法库县登仕堡子镇,镇政府驻地登仕堡子村。位于县城西南,距县政府驻地法库镇35千米。东与三面船镇相邻,西与秀水河子镇接壤,南与新民市东蛇山子乡搭界,北与丁家房镇毗连。
境内坐落有望海寺山、鹰大山等山峰,全境地势东高西低,大部分为丘陵地带,西北部属冲积平原。
全镇土地总面积95.0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72705亩。土质以棕壤土为主,其次是砂土和少部分草甸土、盐土。主导产业为树莓。主要农作物为玉米、大豆。经济作物为花生、青椒。树莓是本地的特产。全镇共辖15个村、屯。其中行政村9个、自然屯6个。全镇2003年总户数4956户,总人口17371人。2011年总户数5100户,总人口17407人(农业人口16383人,非农业人口1024人)。
京沈线(101)、沈环线(法新)、沈阳至彰武、沈阳至库伦公路由境内交叉穿越,新铁高速公路由境内南部过境,交通四通八达。
清初隶属铁岭县。光绪三十二年(1906),划归法库直隶厅,归西南路巡警分区(驻地丁家房)管辖。宣统二年(1910),实行地方自治,隶属法库厅西二乡,乡自治会驻地丁家房。
民国二年(1913),法库废厅立县,政区沿袭旧制。民国十二年(1923),实行区村制,隶属法库第六区(区政府驻地丁家房)。民国十七年(1928)、区划调整,更名第四区、设四个村,领11个副村。
伪满时期分属造化屯、登仕堡两村、辖11屯。国民党占领时期,沿用伪满村屯区划,村改为乡、屯改为保。
1948年2月,法库全县解放,属第四、第五2区,分辖12个行政村。1956年撤消区村建制,分属造化屯、登仕堡子、朝阳3个乡;同年从新民县划来苏家窝堡村,归朝阳乡管辖。1958年9月实行人民公社化,属丁家房人民公社。1961年划出丁家房人民公社南域9个生产大队,并增设西山大队,建立登仕堡人民公社,驻地登仕堡子,辖10个生产大队。
1968年6月,成立登仕堡子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981年,公社革命委员会改为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3年末,实行乡村制,人民公社改为乡人民政府。1985年,更名为“登仕堡子镇人民政府”。2004年2月调整村级规模,苏家堡村并入大辛屯村。
宋吉人,1936年1月3日出生,法库县登仕堡子镇小屯村人。1939年随父母迁到吉林省扶余县,1948年迁回法库县。少年时期,在扶余县的小学读书。1950年2月至1955年7月,在法库中学读书。1955
陈丹林,名殿枫,l867年出生,法库县登仕堡子镇达连屯人。其父陈鳌生子五人。陈丹林排行老四。l877年,陈丹林入私塾读书。l890年,陈考取佾生。1892年,陈成为候补博士弟子员。1900年,清0废除
王津,又名王锡鹏,1924年12月10日出生,法库县登仕堡子镇登仕堡子村人。7岁入本村小学读书。1939年,入法库国民高等学校读书,二年后回乡务农。1941年至1943年,为本村地主扛活。1944年
崔玉昆,1930年3月11日出生,法库县登仕堡子镇巴尔山村人。1937年至1948年8月,先后在巴尔山小学、黑龙江省绥棱县白旗六井小学、黑龙江省望奎县莲恭村小学、法库县丁家房小学、法库国民高等学校、辽
王国兴,笔名国兴、秀石,1932年2月23日出生,法库县登仕堡子镇达连屯村人。1948年11月,王国兴参加工作。1949年春开始先后被《辽西日报》、《辽宁日报》、《大公报》、《共产学员》等十几家报刊
陈彦之,原名陈硕彦,1907年3月出生,法库县登仕堡子镇巴尔山村人。青少年时期,在家乡的小学、中学读书。1929年考入东北大学政治学系。学习期间与张庆泰等人组织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九一八”事变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