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辽宁省 > 丹东市 > 东港市 > 十字街镇

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十字街镇概况

十字街镇地处东港市北部,镇辖13个行政村,107个村民组,人口总数约为2.7万。

一、地理位置

十字街镇是东港城郊镇,享有东港市“城市后花园”的美誉。东与前阳镇为邻,西与合隆乡相连,北以通天岭与长安镇接壤,南与东港市新城区相连,距东港市13公里。区域面积150.5平方公里,有耕地4437.2公顷(其中水田2029.73公顷,旱田2407.47公顷),山峦4766.7公顷。境内有“一山四库”(即大黑山、铁甲水库、十字街水库、大楼房水库和田家沟水库),主河流地疃河横亘东西。境内6条公路主干线交汇贯通,交通便利。十字街镇区位优势十分优越,中心镇区距东港市中心12.7公里、大东港18公里,距民航丹东机场20公里、丹东新区中朝新桥31公里。

二、历史沿革

1961年设十字街人民公社,1983年建十字街乡,1988年改建为十字街镇。1997年十字街镇面积126平方千米,人口2.6万,辖十字街、太安、棋盘、龙潭、龙源、安全、龙山、小楼房、坎子下、孙家店、黑山、东升、赤榆、瓦房、通天沟15个村委会。2014年黑山、东升合并为盛山;瓦房、通天沟合并为宏天,共13个行政村。

三、自然状况

1.水文状况:十字街镇境内地疃河、大新沟、东地河、西地河为主要河流。大新沟、东地河由北向南注入黄海。地疃河北起十字街北部的通天沟,全长共20余华里,流经镇内宏天、赤榆、盛山3个村流入前阳的石佛沟,最后流入黄海。地疃河水量充足,水体清澈见底,无污染,实属少有的淡水资源。

2.地形概况:十字街镇境内群山环抱,苍翠欲滴。境内的大黑山为东港市第二大名山,海拔267米,山势雄伟,树木挺拔,景色迷人。山中的仙人洞更为大黑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十字街镇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地势起伏,多为丘陵,是玉米、大豆、板栗、水果生产的重点区域;南部为平原,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是水稻生产的黄金宝地。

3.气候类型:十字街镇地处北温带,属海洋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为800到1000毫米,降雨期都集中7、8月份。年平均气温8摄氏度,无霜期170天,冰冻期120天,年平均日照数2450小时。可谓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四、旅游资源

铁甲水库、大黑山、十字街水库、南岗头惨案纪念馆、丹东馨艺度假山庄、绿林山庄、森野庄园。

五、经济发展

近年来,十字街镇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2023年,全镇完成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21万;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63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8亿元;完成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858.3万元;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9540万元;引进省域外资金2.3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幅度连续几年位列东港市前列,综合实力稳居全市乡镇街区第一方阵。

以“项目带动、增资扩容、转型升级”为方向,采取定向招商、精准招商等多种形式,全力推进重点招商项目建设。2023年辽宁广惠食品有限公司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投资1000万元新增自动化板栗罐装生产线,预计可实现产值2500万元;辽宁金镁高分子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有色金属加工项目,投资2000万元新增矿产品加工生产线,预计可实现产值3000万元;东港市荣际食品板栗深加工项目,投资7000万元新建2万平方米厂房,预计年深加工即食板栗约1800吨、可实现产值4000万元。

以壮大工业经济整体实力为目标,积极鼓励和引导现有企业增加资金投入,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实现扩大再生产。利用存量土地和厂房,多方开展招商引资,成功引进总投资1.3亿元年产60万吨白云石项目。目前,全镇工业企业总数已达29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在全镇形成了新型建材、机械加工、果菜食品等工业主导产业,带动全镇经济有力增高加厚。

六、农业发展概况

全镇总计有近800个大棚,占地1294亩,其中超十亩园区13个。发展经济合作社48家,其中部级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社3家、市级示范社4家。涌现出一批带动力强、知名度高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济主体,板栗、苗木、食用菌、浆果、中草药成为全镇支柱产业,“互联网+”新经济业态走进农家。

七、党组织建设情况

在十字街镇,党员是典型,是先锋,是旗帜。十字街镇现有基层党组织56个,党员827名。近年来,党委政府严格按照“党建引领、机制创新、镇村主体、先行先试”的治理思路,以“六行动一平台”为载体,聚焦乡村治理的“痛点”,梳理乡村发展的“堵点”,全面打通乡村治理的“血脉经络”,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全镇更是以强化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共产党员户挂牌”“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等载体活动。跟党走,听党话,感党恩,带领大家共同走向致富道路。投资120余万元,完成7个行政村的党群服务综合体建设,有效提升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化、实体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使其成为凝聚民心、服务群众的主阵地。依托资源优势进行分类指导,累计投资1520余万元,建成设施农业大棚、恒温气调库、村企合作等模式的集体经济项目,实现域内13个村全覆盖;投资10万元打造东边线、集龙线沿路4个村的党建示范带,营造浓厚的党建氛围。持续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提升,目前全镇基层党组织中五星党支部5个,四星党支部13个,党建示范点1个。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