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乡地处兴国县城西北部,东毗隆坪乡,南接高兴镇,西邻均村乡,北界泰和县。乡政府驻地——茶园圩距县城36公里,是兴国西部的边远山区乡。全乡辖匡坊村、富足村、孔目村、茶园村、全坑村、河背村、罗坑村、六科村、义渡村、豪兴村、教富村、里溪村12个行政村,124个村小组,总户数4521户,人口20932人,国土面积12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3万亩,山地面积14万亩,森林覆盖率为80%。有着丰富的林木资源和矿产资源,是县内主要用材林和经济林产区。盛产杉木、油茶、茶叶、毛竹等林木产品,有油茶林8.5万亩,所产茶油以质好量多而享誉全省;优质红薯基地3630亩,特产倒蒸蕃薯干因色如琥珀、味若甘醴、柔韧适口、保健美容而享誉全省乃至全国,是有名的油茶之乡和红薯干之乡。
民生事业阔步前行
在扶贫开发工作中,茶园乡吃透乡情,突出重点,实施了危旧土坯房改造、敬老院重建、中小学改造、农村安全饮水、农电网改造、卫生院改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22个民生项目,在农村低保、五保户供养等方面措施有力,成效明显,极大改善了民生保障薄弱状况。
产业发展蒸蒸日上
做大做强传统特色产业,实现产业效益最大化,茶园乡大力扶持油茶和红薯干产业发展,促进两大特色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在发展传统产业的同时,茶园乡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200亩花卉苗木基地、500亩台湾甜笋基地、20亩蔬菜基地、1000亩林药基地、1000亩红豆杉基地,带动了周边群众发展新产业,拓宽致富渠道。同时,投资概算4.5个亿、由中电投作为投资主体实施的茶园风电场项目顺利推进。这一项目的实施将充分开发利用茶园风能资源,项目所在的茶园乡十八排也将成为集高山草甸风光、红色文化、风车景观于一体的旅游新去处。
基础设施显著改善
为扭转交通条件落后的状况,茶园乡与交通部门对接,规划并实施了茶园经六科出县公路、茶园至均村公路、罗坑桥重建、茶园大道等交通项目,总投资额达680余万元,形成了茶园与县城、与外乡的循环通道,方便了群众出行与货物运输,有效扭转了交通不便的劣势。启动实施了下街河堤、幸福新村防洪堤、小水利工程、灌溉水渠工程等水利工程建设,有效提高了防洪灌溉能力。启动实施了圩镇整治工程,现已完成道路硬化、供排水设施、路灯安装、店铺招牌规范,圩镇面貌焕然一新。
曾美(1914—2015),江西省兴国县茶园乡茶园村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总司令部参谋。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四大
曾新泮(1912—2003),江西省兴国县茶园乡六科村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闽赣边界建黎泰军分区政治部宣传队宣
谢彬(1943-)谢彬,曾用名谢怜怜,汉族,原籍江西省兴国县,1943年出生于山东省潍县(今潍坊市),1962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现任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
李才莲(1914-1935)李才莲,茶园乡教富村河塘人,出生贫苦农家。14岁在清源小学毕业。1928年,参加秘密农会,开始走上革命道路。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8月,奉令调万安文治区(黄塘)
谢寿华(1904~1981.7.22)男,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茶园乡河背村人。生于贫农家庭。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宣传员。作战负伤后,留地方
池育华是1935年壮烈牺牲的中共苏区中央分局委员、少共中央分局书记李才莲的妻子。2005年4月24日8时30分,在兴国县茶园乡教富村,红军遗孀池育华安详地闭上了眼睛,带着对丈夫李才莲的深情眷恋走完了9
王孚善 (1906-1935)兴国县茶园乡人。1928年参加兴国-,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高兴区苏主席、兴国县苏副主席兼土地部长、江西省苏土地部长、会昌县苏主席、粤赣省苏副主席兼工农检察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