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县境中部,离水边镇公路里程20公里。三国吴宝鼎二年置巴邱县时即为县治,明嘉靖五年设峡江县亦为县治,清雍正三年避孔丘名讳,改巴丘为巴邱。建县后,一直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97年7月1日,县治迁至水边镇后,仍为县内重镇。巴邱镇东依赣江,南毗吉水县,西与罗田镇,砚溪镇接壤,南为戈坪乡和仁和镇。全镇总面积110.43平方公里,辖晏家、坳上、何家、北门、蒋沙、泗汾、洲上、油陂庙8个村民委员会,东门、南门、西门三个居委会,总人口36000人。
特色产业主要有蒿菜种植和加工。天香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豆角辣椒系列产品年产量250吨。镇内水陆交通便捷,东依赣江,昌九高速公路、吉(安)新(余)公路贯穿全境,峡江赣江大桥于2004年7月通车,使巴邱镇与20公里外的京九铁路和105国道紧密相连。镇内旅游资源丰富,城南玉峡为千里赣江最狭处,是规划中的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坝址,西岸有明朝良臣金幼孜墓。
城北江边,有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观澜阁,江心为相传三国周瑜操练水军抛剑而成的成子洲,城内“怡顺堂”为1930年毛泽东同志主持召开的著名红一方面军“峡江会议”旧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毛维寿(1892—1937)字祺勋,号考三。江西省峡江县巴邱镇毛家村人。1912年入陆军第八师三十团当兵。次年团队遣散,归峡江与新余李素白等人集资做药材、杂货生意,往来于滇黔湘粤之间。后因经营不善,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