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置
大港村位于天红镇中部偏西,大河港以西地段,东与农科所王坂、凤鸣王麻、占坂一港之隔,南与武山杨坂农田相邻,西与宝山严店长坦为界,北依棱山和五峰山。属东低西高一字型的地形。南北环山,吴家垅水库坐落在桥严背后的山坞里,村内丁字型水泥公路直通武山和宝山两条主线。全村面积8.5平方千米,属半丘陵山区。
二、地名
境内有两条流水港溪,一条是武山直通七里红的天红大河港,一条是七房涧水溪自桥严门前汇入大港周家背后的天红河港,而周家村庄又坐落在港坝墩上,故而得名大港村。
三、自然地名
大港周家自然村(周家小组),位于庙前街4.5公里,潦洪港西岸敦平坂上。传说周姓世居此地,明朝初期,周氏单传无后,让其外甥刘琏从都昌县迁来继承遗产和香火,并约定生姓周,死后姓刘(即生是周家的人,死后是刘家的鬼)。因坐落在潦河港而得名大港周家。东依港,南与武山杨坂土地相连;西邻门前港,北与谭店、新屋高家相邻,村背后有一棵约200年的杨枫树,树下有一座近年修造的水泥平坂桥。庄内有一刘氏祖堂。凡周氏有过世亡人都得进刘氏祖堂。周家有一个铁匠垅,传说,在元末明初期间山垅内集中有18副铁匠担子在此居住落脚,加工铁器,故称铁匠垅,现于七十年代周家在山垅内修了一座小山塘水库,确保门口坂良田旱涝丰收。现住有65户,312人。主姓周,附姓有吴、刘、郑、段、何、程、欧阳、戈、方、梅等。柏树(小组)辖柏树湾,背后戈,路北,新屋高(西边),42户219人。柏树湾,位于庙前街西3.5公里的山湾里。高珍聘之后裔于明洪武年间从本地打鼓墩高家(早废)迁此,当时村旁有秀鑫的柏树而得名。村庄紧靠后背小山埂,坐北朝南,现住有10户,46人,主姓高,附姓有王、张。背后戈家,位于庙前街3.5公里,坐落在四房高家背后而得名,先辈戈求完于明末清初从本地老屋戈迁此。现住11户,57人。主姓戈,附姓有罗、朱。路北自然村,1945年建村,当年由潘、王、徐等姓从湖口迁入,原于谭店组为一体,七十年代末村修公路从谭店村中间穿过,自然行成路南和路北两个自然村而得名。21户,91人,姓氏有潘、高、徐、王、吴、周、董、童等。新屋高家,高祥七后裔于明洪武年间从本地石下高家迁此新建的村庄,现住有6户,25个人口,东边属谭店小组,西边属柏树小组。谭店(组)位于庙前街3.5公里偏西的平坂中,村后有过去通往湖口县境的乡间道路,现为村级水泥公路。相传古时曾有谭姓在此开店得名,后陆续又有高、周、汪等姓于清末从湖口县迁此开店。新中国成立后六十年代天红供销社在此开设了大港分店至七五年撤销,现有董氏个体小卖部。全组32户,131个人口,杂姓有高、刘、董、王、闻、汪、郑、吴、石、潘等姓。四房小组由四房白果树高家二个自然村庄组成。距庙前街4公里,共32户128个人口。主姓高,附姓有张、朱、石、刘等。四房高家,先祖高祥七后裔于明代中期从新屋高迁此,因当时高姓有四大房,故而得名四房高家。白果树高张家,位于四房高家北侧下首,高祥七后裔于明末以四房高张家迁此建村,迁来时村旁有棵大白果树而得名。村庄门口一口大塘和一条通往宝山水泥公路,村完小和老村部坐落在村庄东北侧。背后有小山,山中有竹,一年四季,鸟语花香。主姓高,附姓有张、石。朱、郭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分别从湖口、安徽宿松迁入,刘姓1993年从湖口迁入。门前张家(小组),位于庙前街以西4.5公里,先祖戈旭于明初从本地老屋戈迁入,建村时,因地处四房门前山埂下,始名门前戈。清末又从太平白沙大屋里迁来张姓改名门前戈张,后戈姓衰落,剩一戈姓迁往周家定居,现名门前张家。东与周家一港溪之隔,南有人工杉林,西邻桥严,北毗四房一小溪之遥。35户,166人,杂姓有张、裴、陈、朱、徐、周、高、蔡、刘、石等姓。分别来自皖、鄂、豫及本省等本地。桥头严家(组),位于庙前街以西4公里小港边下,属山脚平坂,村背后有石拱桥一座和通往宝山的水泥公路。祖先严观武之三房于明景泰年间,从本地老屋湾严家迁此,故名桥头严家。拱桥原名敌垅桥,现名王家桥。东与门前土地相连,南有河港和人工造的杉林,西与宝山严店相邻,北有一条通往宝山的水泥公路和吴家垅水库依山相伴。34户150人。主姓严,附姓有张、阳、刘、乔、高、璩、沈、柯、柳等姓,近年来一柳姓在王家桥北,原小组仓库旧址新建楼房定居,取名柳志恒庄。
四、居民
本村内主姓氏有周、高、严、戈。附姓有吴、刘、郑、段、何、程、欧阳、方、梅、董、王、闻、汪、石、潘、张、罗、朱、裴、陈、徐、蔡、乔、璩、沈、柯、柳、金等三十二姓,人口迁徙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战乱及饥饿来自全国各地,特别是安徽宿松、太湖、望江、洲头、湖北黄梅,蕲春及河南光山等地,逃荒、躲反、逃难或通过亲友介绍迁来居住的。当年有一安徽太湖姓叶的,因安徽太穷饥饿难忍,带着一个三岁的儿子讨饭来大港,白天讨饭夜宿庙宇活活饿死在一庙内,谭店一王姓好人发现后将其留下的儿子寄与人养,并将叶姓埋在境内。居民居住条件通过变迁和经济的发展,住房由巴茅柴壁到土砖瓦屋、由砖木结构到青砖白缝的平房楼屋,2000年后住房快速升级,由低层到高层,由砖木至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窗铁门防盗窗,装潢越来越高档,现在又在向徽派建筑发展。方言,主要以本地口音和语言发音,也还有少数掺杂着老故乡的安徽,湖北,河南等口音,青少年都以本地方言,一般是在家讲本地口音和方言,外出都是用普通话交流。习俗,境内习俗无有好大的差异,一年三节习俗差距不大,清明祭祀都是一致的,婚丧嫁娶礼尚往来无特殊规矩。
五、沿革
本境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属建安乡第三保,1949年解放初属5区(杨梓区)邻乡。1958年属先锋人民公社。1958年冬属太平人民公社管辖,因修七里红水库,本境内居民全部迁往湖西公社安居。1959年县委县人委宣布七里红水库停建,居民全部迁回,恢复原建置,属先锋人民公社大港大队。1965年属天红人民公社。1969年成立天红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同年扩社拼队,大港、武山、宝山三个大队并为武山大队,驻地杨汊坂。1978年10月将武山大队又恢复三村建置,即武山大队、宝山大队、大港大队。1984年5月属天红乡人民政府管辖。1993年撤乡建镇,属天红镇人民政府,大港大队改为大港村村民委员会,2003年五峰村、大港村并为大港村,2013年五峰村从大港村分出成立五峰林场。现辖区内六个村民小组,周家、谭店、柏树、四房、门前、桥严,10个自然村庄。245户,1106人。
六、经济发展
大港村历代以农业种植为主,主植物为棉花、油菜、稻谷和一些杂粮,如红薯、黄豆、芝麻等。全村耕地面积1555.59亩,其中旱地655.9亩。山林面积8174亩,其中退耕还林593亩。旧时,人们依靠林木,竹木进行买卖或制作工具出卖,或砍点杂柴换些小商品。家家户户每年都要养2-3头猪交超支,卖衣穿都要靠家庭养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经济飞跃发展,大队办了油坊,购买了丰收27拖拉机,动力机轧米、办林场、办企业、土地全部实行承包责任制,田地到户,封山育林,山林权属到户,大大地解放了思想,经济有了新的飞跃。近两年土地流转,集约种植,如推广种植的甜菊,辣木,猕猴桃,紫山药等有力地提高了土地价值,实行哪样赚钱种哪样。中壮年全部外出务工,家里土地承包转让,有效地促使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七、文化教育
1943年前周家小组有一支高腔戏班子,当时很兴旺,后由于战乱,人心惶惶无有安定之日,哪还有心思唱戏,慢慢散班,如遇婚庆凑上几个人唱几段高腔折子戏,比如闹新房耍账。1962年至1966年大港周家、谭家店合组了一支采茶戏剧团,请湖口的师傅来教,过去是妇女不许上台演戏,可大港打破了这个陈规,有二名女同志上戏台唱戏。至文化大革命散班,之后大队组织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到各小队演出。1969年并村队伍解散。1976年后谭店中青年又组织了一班人马学唱黄梅戏,时间不长散班。但古装戏服装仍然保存完好。1960年建立了一所大港小学,校址在谭店东头第一家,三间砖木结构的瓦房,当时是天红境内村办的最好的学堂。4名教师,八十多名学生。设1-4年级班级,1970年并村后学校新建在武山杨汊坂背后山脚下。1979年恢复三村建置,学校又撤回原址。1996年村民集资,在四房高东北侧新建了一幢二层,面积600平方米的教学楼,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现有教师8人,员工2人,1-4年级学生143人。自2011年11月至今由中国福利基金会为该校就读学生提供免费午餐。
八、医疗卫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大港一直没有卫生医疗点,直至70年代并村后在杨汊坂设立村级医疗卫生所。大港、宝山、武山各派一名贫下中农子弟通过培训后为赤脚医生,并推行合作医疗。1988年分村后,大港只设了一个卫生点,只治一般感冒的病,2000年后按照卫生部门的规定和要求,村里组建大港村卫生所,现有两名医生,地址设在朱姓医生家中。负责境内卫生防疫,看病治病和农医保工作。
九、宗教信仰
境内信佛一般都是中老年妇女,佛点有武山严家山白云寺、仙真岩,东嶽庙和尖山庙等,还有本地高家庙,求神拜佛,以祈祷平安。有极少数居民家里有个头痛脑热的不求医,用叫吓(迷信收吓)来缓解病痛。有死者必请道士超度亡魂。周家有极少数信仰基督教,有一名主教,做礼拜时,集中在周家或其他礼拜点进行唱经或念词。
十、历届任职领导
周旦仁二十五都第三保保长1942-1944
周和清二十五都第三保保长1945-1949
新中国成立后陈胜三杨梓区邻湖乡乡长1950-1954
周振太农业合作社社长1955
冯孟阳高级农业合作社社长1956-1957
大港大队党支部书记
何青云1958-1968
赵金保(联队总支书记)兼1969-1971
何青云1971-1977
周展凡1978-1987
罗远华(村党支部书记)1988-1999
陈林云2000-2003
张锦华2004-2005
刘其林2006-2008
谢再礼2009-2012
王爱军2013-2014
刘爱国2015——
大队长
周玉民1958-1967
高怀谨1968-1977
高礼华1978-1987
周初庆1988-1990
村委会主任
周和生1991-1999
张锦华2000-2003
周安乐2004-2005
张锦华2006-2017
十一、现代名人录
高华山现任浪溪镇党委书记
周霞庆现任九江市委人事办公室主任
周孝莉南昌坤士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九江分公司)
欧阳美环硕士学位,现任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乐平工业园科勒亚玉技术总监
周革生南昌皓黛医疗品械有限公司任总经理
十二、昔时贤人
刘跃龙清乾隆丙戌年大学士
刘少连清同治年间文秀才
十三、其他
负责人:刘爱国
办公时间:法定工作日
夏令时 上午:9:00-12:00 下午:13:30-18:00
冬令时 上午:9:00-12:00 下午:13:30-17:30(法定节假日除外)
联系电话:15879257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