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岭古花桥西岭花桥坐落在靖安县中源乡茶坪自然村,是一座保存完好的组合式亭楼单孔石拱桥,始建年代不详,清乾隆五十七年仲秋重建,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西岭花桥呈东西走向,桥体由花岗石构成,桥面两侧的栏杆之间镶嵌着麒麟、狮、象、天鹅、白鹤等珍禽异兽石雕石刻,栩栩如生,极为精美。桥面木廊做工精美,结构独特,为江南地区不可多得的明清廊桥精品。花桥是江西较为罕见的单拱石桥。因桥上建有的亭楼绘有各种图案,且桥栏杆两厢均有石刻浮雕图案,故取名花桥。始建年代和目的不详,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居住于此的刘氏家族捐资重修。花桥是靖安县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一批重点保护文物。1987年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花桥为亭楼式单拱石桥,拱发券于对峙溪流两岸的
靖安县中源乡三坪村是靖安县政策主导生态立县、旅游兴乡的重点开发项目、依托三坪村有利生态环境条件,以家庭自筹兴建的农家山庄群落为主,属靖安、奉新、修水三县交界区域,东临靖安十景之一绣谷飞云“白云峰”,南界奉新千年阴阳古温泉“九仙汤”,西接修水明末商贾往来“古钞关谥口”,北靠赣北九岭山脉最高峰“九岭尖”。位处中源乡高岭盆地最南端,地形呈南北走势,夏季南风清新通透,森林覆盖率90%以上,空气中负离子含量13万个每立方厘米,长约3公里,宽约1.5公里,平均海拔700米,是鄱阳湖五大水系之北潦河水源地,北潦河与省道S223穿境而过。距省会南昌约100公里,紧靠南昌1小时经济圈及昌九经济走廊,据昌铜高速奉新上富镇互通仅20公里。是当地夏季同期气
中源4A级乡村旅游示范点中源是省内少见的,全乡被评为省级4A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的旅游景区,坐落于平均海拔600多米的九岭山脉九岭尖脚下,地处靖安、修水、奉新、武宁四县交界处,四县通衢,交通便捷。中源乡山环水绕,海拔落差大,气温宜人,夏季平均温度为20—22℃,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达7万个/cm³,是避暑纳凉,休闲度假的绝佳圣地。中源乡已经形成了以三坪村为中心,白沙坪为标志,近千家家户参与,省内外非常知名的避暑纳凉胜地,有接待床位4000余个,盛夏高峰时也一房难求。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房、享农家乐,加上海拔1794米的九岭尖户外穿越、万亩高山草甸、西岭云中梯田、西岭古花桥、天寿寺、九门楼、腾龙峡冰臼大峡谷等系列景区景点,吸
登顶“九岭尖”(1794米)位于江西省西北部,距省会南昌约110公里,三坪度假村北部,属江西第九大峰,呈东北-西南走向,西南段延伸到湖南省东北部,北为修水谷地,南为锦江河谷,主要由花岗岩和变质岩构成。赣北第一高峰九岭尖(1794米),矗立于九岭山脉中段腹地,峰峦有国务院设立的靖安、修水、武宁三县分界牌,云雾绵延的三十二峰层峦叠嶂,风光旖旎的十万亩高山草甸四季景致,是给驴友、背包客带来欢乐的户外天堂。门票免费开放时间00:00-24:00景点位置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中源乡
白云深处位于靖安县中源乡洞下村云阳组以西方向500米,年代为清。白云深处为靖安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石刻边缘为基准,向四周扩展5米为保护范围,面积134平方米。
迥波和尚墓位于靖安县中源乡洞下村云阳山南面山坡约200米处,年代为清。迥波和尚墓为靖安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墓葬为基准,向四周扩展5米,面积约为201平方米。
刘氏宗祠位于靖安县中源乡山下村刘家组,年代为清光绪癸卯年(1903年)。2023年12月,被公布为宜春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建筑外墙为基准,东南、西南面向外延伸1米,西北面向外延伸4米。
集福桥位于靖安县中源乡洞下村廖家西200米处,年代为清。2023年12月,被公布为宜春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桥墩为基准,东、西、南、北各面向外延伸2米。
贞洁之坊位于靖安县中源乡洞下村茶坪东140米,年代为清嘉庆乙亥年(1813年)。2023年12月,被公布为宜春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坊的基座为基准,东北、西南、东南、西北面向外各延伸3米。
九门楼位于靖安县中源乡船湾村船湾组九门楼,年代为清。2023年12月,被公布为宜春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院落外墙为基准,东北面外延1米;以院落外墙石板路外沿为基准,西北面外延1米,西南面外延2米。
白沙坪明朝钞关位于中源乡垴上村白沙坪度假村偏西北方120余米处,白沙坪度假村偏西北方有两条古道:一条为设有钞关的古石道;另一条则为宁州府设有明禁碑的小道,上行至270余米处与设有“钞关”的古道交汇。白沙坪明朝钞关始建年代不详,于共和五十七年(2006年)重修。钞关长12.3米,宽2.9米,城高4.7米,占地29余平方米,钞关均以花钢岩石、青砖砌成。关城下设有门拱道,道长2。9米,高2。6米,宽2。1米,东南朝向的门拱正上方0。34米上雕刻有“钞关”字样。关城上有眺望台,东南朝向有8个眺望口,西北朝向有7个眺望口。沿白沙坪度假村正后山右上小道70余米处,可见一块横断小道的“千斤”碑石,碑上刻文为:洲正堂廓示,此径业经挖断,毋得填砌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