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家古村雷家古村位于靖安仁首镇,距县城15公里,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为早清时代古民居群,至今保存完好。雷家古民居为江南典型“四水归堂”式住宅,砖木结构,左右对称,青砖碧瓦,门窗设置、图案雕琢十分讲究,各户风格大致相同,地方特色鲜明,民居之间由铺满青石板的小巷相连,“雨后天霁,鞋不沾湿”。在民居另一侧有一座保家楼,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主要用于瞭望敌情,御寇保家。此楼高约20米,分为四层,由巨块红砖砌成,底层为实心基体,高约5米,上二层需8米楼梯攀登,高层的窗户呈“八”字形状,里大外小,进可攻,退可守,大砖砌成的墙壁,厚而结实,枪打不穿,炮轰不坏。雷家村的古建筑群有两种,一是古代民居,距今有300多年的历史;一是保家楼,距今有近400
北河园紫薇谷北河园座落于靖安县仁首镇象湖村,距县城15公里,占地3000余亩,北河穿园而过,一侧为花海、一侧是古樟林。北河园是一座以紫薇为主题,集苗木培植、休闲观光、旅游会务,乡村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观光休闲生态园林,园内有紫薇花、海棠花、茶花等近百种花卉,红的、紫的、蓝的、白的……姹紫嫣红、芳香四溢,争奇斗艳,可四季赏花,移步换景,泛舟闻香,被游客们称之为一个永不凋零的乡村生态花园。北河园的紫薇观光为其最大特色,紫薇品种百余多种,是国内紫薇品种最全、最奇之地,每年7-9月紫薇盛开之际,花海、人海汇成一片,成为远近市民赏花、休闲一大乐事。
505地下战备电台设施遗址位于靖安县仁首镇象湖村张家组西侧,年代为1966年。505地下战备电台设施遗址为靖安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505地下战备电台设施遗址为基准,向四周外扩展10米为保护范围,面积约为16000平方米。
雷家解放军标语位于靖安县仁首镇大团村雷家组,年代为1949年。2023年12月,被公布为宜春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建筑外墙为基准,东、西、南、北面各向外延伸1米。
李大柬墓位于靖安县仁首镇象湖村中堡东北200米,年代为宋。2023年12月,被公布为宜春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南、西南、西北、东北面以墓葬边缘为基准向外延伸8米。
水垅进士第位于靖安县仁首镇大团村水垅自然村,年代为清。2023年12月,被公布为宜春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建筑外墙为基准,东、西、南面各向外延伸1米,北面向外延伸2米。
位于靖安城东北的17公里的仁首镇棠港村,系明代所建的牌坊式门楼,高7米,宽15米,用青砖,青石,麻石,红石砌成。门楼上方刻有“恩荣”二字,门楣上刻有“文林第”三字,并有各种石刻花纹图案。该门除少许损坏外,其他均好。已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雷家村位于距靖安县城以东十五公里的仁首镇西南方。雷家村的古建筑群有两种,一是古代民居,距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民居由青砖砌成,结构大致相同,长方体,每一幢房子,高十多米,长三四十米,宽二十来米,徽派建筑风格。民居之间的小巷,都铺上了青石板,“雨后天霁,湿不沾鞋”,可谓小巷深深;二是保家楼,保家楼建于明代万历年间,至今保存完好,据说全国保存如此完好的保家楼仅存两处,雷家村保家楼是其中之一,另一处在四川省,因而具有极高的历史人文价值。
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仁首乡棠港大队牌楼赵家,村民称之为“牌头”,今存古建筑群,其核心部分为一个矩形的大院子,为云山世第。云山世第是村子的中心,村子里的房屋围绕着这座祠堂而建,形成了“四街八巷”。由于房屋密集,屋檐相靠,过去在街巷里行走,可以“晴天不见灰,雨天不湿鞋”。在云山世第中,最古老的部分并不是处于中轴线上的祠堂建筑组群,而是处于北侧的一路二进住宅建筑。村民称北侧的一路为“老屋”,都说是先建了老屋才建的祠堂。根据相关专家调查结果显示,老屋的建造时间的确早于祠堂,由此可知这是一个先建内部住宅、后建外部围墙或围屋的围合式建筑群。相传,迁徙到这里的赵氏家族有三兄弟,牌楼村是其中一支。其他两支,则分布在附近的云村和箭头村,而牌楼村是最为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