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永和镇位于吉安县中部,赣江中游西岸,禾水河南岸,东濒赣江,南邻凤凰,西连敦厚,北与吉洲区隔河相望,距吉安县城11公里,距高新技术开发区6公里。
[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唐、宋、元、明、清时,隶属庐陵县儒林乡(原名文霸乡)辖一、二、十、十一、十二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年(1914年),改庐陵县为吉安县,永和隶属吉安县。中华人民共和国二十七年(1938年),永和始分永和乡和白沙乡,1949年7月16日,永和全境解放,1958年成立永和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1984年改为永和乡,1994年5月撤乡改镇,现辖21个村民委员会,1个社区居委会,138个自然村,170个村小组。
[面积人口耕地]全镇面积为69平方公里,总人29800人,其中农业人口26400人,全镇33个党支部,563名党员,耕地面积25594亩。
[交通优势]敦锦公路横穿东西,京九铁路贯穿南北,赣江傍镇而过,水上客货轮船来往穿梭,燕子窝码头和全市规模最大的火车货运站“吉安南站”也座落在镇内,水路交通便利,90%的行政村通了水泥路。
[资源状况]境内河系发达,砂石储量多,水域面积达3000亩,湿地松面积达2.2万亩。古吉州陶瓷名扬贯九州。
[工农业发展状况]2004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4927万元,粮食总产量8548吨,乡镇工业总产值12145万元,农业特色产业有车前籽、大豆、大棚蔬菜、水产品、草食畜禽、食品药材等近年来有较大发展。乡镇企业有广东、福建、浙江等外商投资创办的棉纺、塑编、健身器材、机砖、食品等企业。
[基础设施]2004年,全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1860万元,重点加强了农田水利、交通通信、电视光缆、电力、小城镇、生态小康示范村等方面的建设,投资近200万元高标准进行了锦源、尚书、小湖生态家园示范村建设。投资130万元新建的永和中学综合楼、学生公寓已经竣工并交付使用,投资56万元的锦源希望小学拆迁扩建基本完工。投资45万元的锦源星光老年活动中心已经投入使用,完成锦源新村房前硬化、绿化。投入10万元建成的联通通讯站已开通使用,有线电视微波光缆已从永和圩镇延伸到锦源、习家、林洲、白沙、超果、尚书、西坑等村委会。引进北京朝阳区东风乡30万元改造张巷希望小学。.
曾如清(1914—1989)江西省吉安县永和乡人。一九三一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教育部巡视员,赣南省苏维埃
罗文坊(1916~2000),吉安县永和镇桥头村人。1916年2月生于一个农民家庭。1929年在家乡参加中国工农红军,被安排在江西红军独立第四团教导队学习。9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被选为团士兵委
曾庆洋,男,汉族,1945年1月出生于淮南盱眙黄花塘,永和镇锦原村人。1964年8月考入空军工程学院,1968年毕业,调空军第13航空学校任无线电师、政治部干事,1970年入党。1977年6月调军事科
曾庆源,男,汉族,1950年出生,永和镇锦原村人。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副部长、政委,空军党委委员等职。1998年3月~1999年2月参加国防大学基本系第14期指挥员班学习。1999
曾海生,女,汉族,1947年7月生于山东荣城石岛,永和镇锦原村人。1949~1953年,在上海华东保育院幼儿班。1953年,从上海到北京。1954~1960年,上小学。1960~1968年,上中学。1
曾延生(1887~1928),学名宪瑞,字麟书,吉安县永和镇锦源村委曾家村人。人是吉安地区党组织的创建者之一,大革命时期,从事工人运动,成绩卓著。“八·七”会议以后,组织赣西南农民暴-动,作出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