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青龙村距湖口县张青乡1.5公里,面积4.7平方公里,7个村民小组、10个自然村庄。共420户,农业人口1575人,党员31名。脱贫户13户49人,边缘户两户2人,突发困难户2户3人,在职在岗村两委干部4人。全村耕地面积1380亩,水域面积520亩。
二、村集体经济
2020年经考察在原基地外围租荒坡地240余亩,可用来50-100头肉牛养殖。肉牛养殖对目前的荒坡地适应性很强,抗病力也强,且可以大量使用杂草、杂树等饲料,成本也可以降低30%。散养肉牛利用荒坡地的优势,放养提高肉牛的质量。一般养15个月左右可以达到上市规格。肉牛市场行情平稳,价格总体波动很小。所以肉牛市场价格就一直保持较高价位。由于供不应求,肉牛的市场价格从2012年60-80元/公斤涨至近年的100-120元/公斤。2021年预售肉牛13头,可达27.4万元。林下养鸡养鹅,吃草治虫,又可肥地肥塘,一年可养两批,见效快。清除的杂草用于喂鱼,所养青、草、鲢、鳙等家鱼,年底卖个四五万元不成问题。今年油茶林下套种的花生,收获了4000余斤,已由帮扶单位全部代销,增收了二万余元。加上年底2000只土鸡的收入,2021年,基地收入突破50万元。种养结合,以短养长,该基地摸索出的扶贫产业模式,可复制易推广。
三、产业发展
2017年9月,省司法厅投资40万元,流转并平整土地200余亩,种植油茶。油茶见效周期长,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尝试套种花生、黄豆等经济作物,虽有所增收,但远不够油茶锄草、抗旱等管理成本。一年后,调整策略,扩大套种种类,试养土鸡,水产养殖,走立体种养、长短结合的综合发展模式。
农业要发展,完善基础设施是关键。2019年又投资60余万元,在基地四周增设铁丝网栅栏,修建机耕道,架设电路,安装智慧农业监测系统,开挖清淤池塘,搭建鸡舍和活动工棚。同时,积极向上争取扶贫资金支持,完善了排水沟渠,安装了浇灌系统,800米机耕道全部硬化。
搭建好发展平台,产业便风生水起。保留百余亩油茶,将60余亩高坡地分片改种桔、桃、杨梅、椪柑等果树;把20余亩低洼田改成鱼塘,生态养殖四大家鱼;随形就势搭建鸡棚,养殖规模2000羽以上。目前,成功散养的2000只土鸡,长势良好,已全被单位定购。为对付鸡的天敌,同时也养了几只灰鹅,鸡鹅成群,很有农家乐园景象,活跃极了。在鸡舍旁的一片地栽的是杨梅树,都是三年苗,2022年便可挂果;在其对面角上那一片,也就是在油茶林中间隔栽上桃树或桔树。每道地埂上,还有路边、塘坝,栽的都是桑葚。机耕道两侧是椪柑,既是景观树,又便于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