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边刘村:明初,刘用咏由彭泽庙前街月亮山迁此堰旁居住,现有3个村民小组,103户,468人,距现在乡镇所在地东偏南1.5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原付垅乡政府驻此地8年,有房屋106幢,建筑面积26500平方米,2010年列为新农村建设点,建有付垅乡最漂亮的戏楼和村民活动中心。
降上刘村:道靖公在堰边生两子、一女、一子刘用祥在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迁此居住,该村原名“葛塘湾”。因门口有大塘,传说中因口语变异,叫成降上刘。该村分两个自然村,因地址有前后,故名前湾、后湾,距现在乡镇所在地偏南1公里,全村45户,198人,有房屋45幢,建筑面积11350平方米,2007年列为新农村建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付垅医院在该村20年整,现在是大山村部驻地,烈士刘兴照1930年牺牲。
朱家村:宋建昌年间,朱详三由附近戢家凹迁居此地,与堰边刘村只有百米之遥,距现在乡镇所在地南1.2公里,全村17户,76人,房屋18幢,建筑面积4750平方米,2010年列为新农村建设点。
庙湾崔家:明嘉靖年间,崔福新由附近大山崔家迁居大王庙旁山坡上居住,故名。距乡镇所在地南1.5公里,全村28户,123人,有房屋29幢,建筑面积7250平方米,全国优秀教师付垅中学校长崔文健,市级劳模崔少春是该村人。
大山刘村:明初,刘用钅监 由彭泽前街月亮山迁居此,大山脚下建居,有40户,168人,距现在乡镇所在地偏南1.5公里,现有房屋40幢,建筑面积9980平方米。
大山崔村:南宋中期崔孟久由附近白牛垅北塘迁居大林山脚下,故名。该村是湖口所有崔氏村庄的源头,后有一黄姓由黄涧里迁居此村,一郑姓从马影郑二房迁居此村。全村36户,144人,有房屋37幢,建筑面积9180平方米,建有戏楼及村民活动中心。
黄见二村:元太定年间,黄永三避兵乱迁此建居后,有后裔名见二,在外做官,故名“黄见二”村。该村分前后二村,有27户,141人,距现在乡镇所在地偏南1公里,有房屋28幢,建筑面积6750平方米,黄亲义1929年牺牲,烈士,其子黄桑林抗美援朝任排长,自愿回乡务农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