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巷村位于苏州市西北,东靠西塘河,西邻望亭镇,北枕望虞河,南依绕城高速公路。全村占地面积3.2平方公里,有27个村民小组,人口2831人。近年来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生态村”、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苏州市“先锋村”以及相城区“文明村”、黄埭镇“三星级廉洁村”苏州市城乡一体化先进集体、苏州市第一批美丽村庄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新巷村以现代高科技农业创意为引领,引进新品种开发林果基地,走农业经济创新发展之路。2008年成立了苏州市新巷农艺科技园,新巷村开创了“新巷”品牌,新巷林果基地是相城区“生态花卉植物园”五大板块之一,也是苏州市四个百万亩示范点,2011年新巷农艺科技园被评为“苏州市龙头企业”,新巷牌水果也被评为“苏州市知名品牌”。2010年设立“中科院华东地区猕猴桃新品研发中心”,猕猴桃的引进与栽培填补了江苏省规模型生产的空白。
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地共存,建设美丽乡村,新巷村结合高效农业、生态旅游,新建了黄公荡生态休闲园,生态休闲园集餐饮、垂钓、采摘、休闲观光为一体,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加上古典的建筑为新巷村增加了一大亮点。
为打造乡村历史文化名片,村多年来也致力于地方史料和历史人物的研究,先后挖掘了“冯梦龙”、“黄歇”、“张寒月”三位历史名人,召开了“2012’新巷冯梦龙与民间价值建构学术研讨会”,出版发行了《冯梦龙传说故事集》,成立了“苏州市冯梦龙研究会”、被确定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冯梦龙研究基地”、“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冯梦龙故里采风基地”、“复旦大学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研究中心教学实践与冯梦龙研究基地”。
冯梦龙村冯埂上位于苏州市西北,地处古蠡河(今望虞河)畔,是历史名人冯梦龙的故里,这里环境幽静、民风淳朴,至今仍然居住着众多冯氏后裔,散落着众多与冯梦龙有关的历史遗存和故事歌谣。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又字耳犹、子犹,别署龙子犹、顾曲散人、墨憨斋主人、姑苏词奴等。长洲县(今苏州)人。明末文学家、戏曲家。少有才气,惜怀才不遇。万历四十年(1612年)前后,因编纂通
张寒月(1906~2005)本名政,字莲光,又字兆麟,别署寒月斋主。生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江苏分会理事、西泠印社社员、苏州市文联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苏州市书法家协会顾问、东吴印社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