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韬纪念馆在甪直中市下塘街6号,为一座具有清代建筑风格的住宅,占地800平方米。坐东朝西,共分王韬生平事迹陈列室、王韬故居和韬园三部分。门楼上 书有钱君匋先生题写的馆名,宅中为面阔三间的鸳鸯厅,上悬匾额“蘅花馆”,大厅正中竖有高大的木雕屏风,屏风前置有王韬半身铜像,厅柱上分别镌刻着王韬自撰的对联:“短衣匹马随李广,纸阁芦帘对孟光。”还有当年康有为题赠给王韬的对联:“结想在霄汉,即事高华嵩。”最后是一个小花园,名为弢园。每当谈及改良,人们必然会联想到“康梁”。而早于“康梁”力主变法自强的王韬,则鲜为人知。其实,王韬的思想、主张在当时是颇有影响的,他曾提出“富强即治国之本”,提倡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要求发展工商业和新式交通事业,主张改革
张省艺术馆地处甪直古镇景区内,地址位于江南文化园东南角,其东邻甪直育才路,南靠甪直正源路,位置优越,交通便捷。为进一步丰富甪直古镇景区的旅游文化内涵,2013年5月起甪直古镇启动了张省艺术馆项目,项目由苏州甪直东方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出资建设,上海诚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布展设计,总投资近2000万元,用地面积为1556.2㎡,总建筑面积为3072.62㎡,展馆采用了多种高端多媒体展示元素,力求达到最佳的艺术品展示效果。张省艺术馆于2014年10月17日正式竣工启用,以著名艺术家张省先生为名,用于收藏并展示其捐赠的千余件书画、玉器等藏品,它既是收藏、陈列张省先生书画艺术的专门机构,也是开展中外艺术交流的重要窗口。目前艺术馆实行独立运营,
甪直江南文化园位于甪直古镇东南,与古镇紧密相连,占地面积150多亩,是一个集休闲、娱乐、观光于一体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古典式园林。江南文化园总投资2.3亿元人民币,古建筑面积10000多平方米,园林景观52500平方米。文化园依托甪直古镇资源,发挥地块资源优势,把握人脉物脉文脉,以“古镇活化石,文化新体验”为新的旅游主题,包含了文化游、生态游、风情游、古镇游、现代游和休闲度假游等不同层次的旅游主题。甪直江南文化园突出以“古镇活化石、文化新体验”为主题,将甪直多源、多样、多层次的旅游资源和旅游特色凝练汇集起来,创建了展示古镇差异化旅游的新模式,拓展了展示古镇文化遗产的新区域,成为了一个汇集甪直古镇旅游精华的平台。旅游节期间,景区将举办一
张陵公园,俗称张陵山,位于镇西南1.5公里处,相传为汉丞相张苍之墓。在张陵山没有发现张苍的墓葬,却发现不少文物。沿甫澄北路向南到东庄浜,可见一座高高的土丘,那就是张陵山内部于张陵公园正中。张陵公园内尚有二十四孝宫、钓鱼潭、西面厅、儿童动物乐园等供游人玩赏。公园大门朝南,门楼重檐戗角,门前有一对石狮。东侧立前“张陵山遗址”文物保护单位石碑。从圆洞门进园,沿径可上山。园西为钓鱼潭。北为二十四孝宫,宫东是儿童动物乐园,宫西为城隍庙。全园地势开阔,有山有池,遍地芳草绿树,是假日休闲的好去处。张陵山的得名,据《吴郡甫里志》记载,与西汉丞相张苍有关。张苍,河南阳武县人。原为秦代御史,后归汉。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因参加平定燕王臧荼的叛乱
萧宅位于甪直镇中市上塘街,建于清光绪已丑(1889)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民居建筑,坐西朝东,背园面街,屋南有一条宽仅1米,长约150米的陪弄,俗称萧家弄,屋后原为杨家花园,现已变成民宅。萧宅是甪直古镇现存最为完好的清代古建筑之一,占地一千多平方米,全宅结构紧凑,布局巧妙,雕刻精美。充分体现了苏派建筑独特的艺术风格。萧宅共有五进,依次是门楼、茶厅、楼厅、厢楼、饭厅,其中茶厅、楼厅是萧宅之精华所在,厅内梁、柱都雕有各式图案,寓意吉祥。第一进与第二进,第二进与第三进之间各有一座砖雕门楼,分别刻有“积善余庆”、“燕翼诒谋”等字,由清末苏州名士尤先甲所题。
保圣寺罗汉塑像保圣寺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离苏州市以东19公里処的一个有2500年历史的小镇甪直(拼音:Lù Zhí)。保圣寺是建于梁朝天监二年(公元503年)的千年古刹。极盛在北宋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当时叫《保圣禅院》,有五千间殿堂,一千和尚,和杭州的灵隐寺齐名。保圣寺博物馆藏有国宝——唐代杨惠之手塑的九尊古罗汉像。顾颉刚救了保圣寺罗汉塑像唐杨惠之塑古罗汉像原来有十八尊,但从清乾隆时代(1736年-1795年)到二十世记初都不曾维修过。1918年顾颉刚到甪直镇访友,第一次见到保圣寺罗汉塑像群。保圣寺大殿上一幅对联写道:“梵宫敕建梁朝,推甫里禅林第一;罗汉塑源惠子,为江南佛像无双”。顾颉刚十分惊奇,小小的镇上居然保存了唐代
王明泽艺术馆位于甪直古镇江南文化园内,进文化园西南门,过绍钧桥右转第二家。馆内一楼展示了中国著名山水画家王明泽的山水、花鸟、书法等书画作品数十幅,包括巨幅画作《白云红叶伴苍山》等国画精品作及釉彩画瓷器作品。二楼为画家创作室、会客室。
沈宽夫老宅位于吴中区甪直西汇上塘街16号,年代为明清。沈宽夫老宅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万盛米行旧址位于甪直镇古镇区内。甪直古镇街区位于甪直镇东首,面积约1平方公里,一河二街,民居店铺林立,沿“上”字型河道贴水而筑,水乡特色浓郁。甪直古称甫里。春秋时,吴王阖闾在本境南隅建离宫,夫差在境内北隅建梧桐园,其间有个一里见方的小村落,故名“甫里”。五代南梁时境内建有保圣教寺、白莲讲寺等。唐贤陆龟蒙隐居建别业,宋代理学家魏了翁晚年隐居甫里也曾筑别业,明代许自昌造梅花墅,清代有元和县丞衙署等,引历代文人贤士定居寄寓。古镇宋元时已初成格局,明清时日趋繁荣,为吴东水乡地区的商贸重镇。
澄湖遗址,在吴县车坊乡澄墩村和大姚村,范围十分广袤,部分淹没在湖底,部分遗存在滨湖农田之下,面积约有2~3平方公里。1974年南京博物院和吴县文化馆发掘古井150余口,出土并征集了新石器时代至宋代的遗物1200多件。新石器时代土井口径约1米,深1~3米不等,井壁平滑。井内出土陶器以泥质灰、黑陶为主,器形有鼎、釜、罐、壶、钵、杯、豆、盘等,并发现有属于崧泽、良渚两种文化的彩绘罐、鸟形提梁壶、四系鳖形壶、猪形壶、刻花罐、刻陶文鱼篓形贯耳罐、带木柄石斧等。年代距今约5500~4000年左右。商周时期土井遗存中,有红陶篮纹圆底内凹罐,曲折纹硬陶鸭形罐、绳纹红陶釜、蟠螭纹釉陶鼎、云雷纹硬陶尊、双耳弦纹黑陶罐、麻布纹硬陶罐、釉陶钵等。汉代水井系
张陵山遗址,在吴县甪直镇西南2公里处。1956年发现,1957年南京博物院复查。张陵山实为东西两座相距约100米的土墩,俗称东山、西山,面积各约6000平方米,高出地面约6米。1977年和1979年,南京博物院和吴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在西山进行了两期发掘。1982年和1984年对张陵山东山遗址进行发掘,遗址文化层堆积厚约8.4米,清理了新石器时代墓葬共14座、吴文化墓葬1座和两晋砖室墓5座。新石器墓葬包括崧泽文化墓葬8座,早期良渚文化墓葬6座。崧泽文化墓葬出土的遗物中有:穿孔石斧、石锛等磨制精细的生产工具;璜、琮、瑗、镯、环、管、坠、珠、佩、觿等精美的玉饰品;鼎、匜、豆、壶、碗、罐、盆、杯、瓮、缸、钵、盖等陶器,凿足鼎、镂孔豆、折腹罐和
叶圣陶先生墓园位于苏州市吴中区甪直古镇景区叶圣陶纪念馆西北。1988年12月18日,长子叶至善及其亲朋护送叶圣陶部分骨灰至苏州甪直,安放在石棺中。墓园坐西朝东,墓台高1米,长11米,宽10米,碑墙高3米,宽5米,全部由花岗石建成。碑墙上镌刻赵朴初题书“叶圣陶先生墓”六个鎏金大字。叶圣陶的骨灰储放在墓台正中的石棺内。碑墙上方和墓台四周的石栏柱以及台墀上都雕有桃花、李花和万年青图案。2019年3月,叶圣陶墓及执教处旧址一并被省政府列入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碛砂延圣寺:以雕造佛教《碛砂藏》而闻名,全称《宋碛砂延圣寺刻本藏经》,是一部闻名中外的佛教诸藏汇编,因开雕于平江府(今苏州)碛砂延圣寺而命名。据南宋僧人惟吉《碛砂禅寺记略》载:“寺建有天王殿、白衣观音殿、大雄宝殿、观涌堂、藏经楼等百余间,特别是大雄宝殿雄视千顷碧波,壮观嵯峨。吴中寺院无能有与殿比隆者,蔚然是一大丛林。与云岩寺、保圣寺、灵岩寺并称‘吴中四大禅刹’”。南宋理宗绍定二年(公元1229年),碛砂禅寺僧人清圭、清宇等人在碛砂延圣院北面建一经坊,开版雕刻《碛砂藏》。雕造自南宋中期开始,到元朝再追雕补刻才告完成。历宋元两朝,耗时九十三年。民国二十年于陕西之开元、卧龙两寺发现木藏《碛砂藏》,尚存十分之八。其后,山西太原之崇善寺大殿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