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后梁开平三年(909),今境分属吴江县久咏乡、范隅乡。
南宋绍兴三年(1133),在芦墟司浜设分湖巡检司署。
清宣统二年(1910),分属黎里、芦墟、莘塔、北厍、周庄等镇。
1912年,分属黎里市、芦墟乡。
1929年8月,分属吴江县第四、第六区。
1949年5月,分属吴江县芦墟区、黎里区。
1953年1月,芦墟、黎里2镇为县属镇。
1956年3月,黎里区并入芦墟区。
1957年10月,撤区并乡,芦墟区划为莘塔、龙泾、黎里、北厍4乡,芦墟镇、黎里镇仍为县属镇。
1958年9月,成立莘塔、黎里、北厍3个人民公社,芦墟镇、黎里镇仍为县属镇。
1959年1月,黎里、芦墟镇分别并入黎里、莘塔人民公社。
1965年10月,复置芦墟镇、黎里镇。
1983年7月,黎里乡并入黎里镇。
1985年10月,芦墟乡并入芦墟镇。
2001年10月,莘塔镇并入芦墟镇。
2003年12月,金家坝镇并入芦墟镇;北厍镇并入黎里镇。
2006年10月,合并芦墟镇、黎里镇置汾湖镇。
2013年2月,汾湖镇更名为黎里镇。
沈万三,本名富,字仲荣,世称万三,湖州路乌程县南浔镇(今浙江湖州南浔)人,祖上迁居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东蔡村。民间传说沈万三致富的原因是因为“聚宝盆”,说沈氏获得了一只聚宝盆,不管
叶燮(1627年~1703年),清初诗论家。字星期,号已畦。吴江人。晚年定居江苏吴江之横山,世称横山先生。叶绍袁、沈宜修幼子。康熙九年进士,十四年任江苏宝应知县。任上,参加镇压三藩之乱和治理境内被黄河
柳亚子(1887—1958):原名慰高,字安如,更名-,字亚卢,再更名弃疾,又号稼轩,又字亚子。后为了统一名号,便用亚子。江苏吴江黎里镇人。创办并主持南社。曾任孙中山-秘书,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上
张应春(1901-1927)张应春,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11月11日生于吴江县黎里镇葫芦兜村(今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黎星村四组)。这一天,是农历十月初一,农谚中有云“十月芙蓉应小春”,故取名为蓉
许耀元,男,汉族,1952年12月生,江苏吴江人。197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2月参军入伍。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政治委员。人物履历先后任战士、排长、军政治部干部处干事、副处长、处
吕纯如(1580—?)字孟谐,吕家栅人。后迁居吴县横山之徐家坞(今苏州市虎丘区横山,又名城湾村),在此购地筑宅,宅名“南宅”,中有“四宜堂”,是观湖山赏胜景的最佳位置。他于明万历年间参加举人考试时落榜
叶小鸾(1616~1632)明末才女。字琼章,一字瑶期,吴江(今属江苏苏州)人,文学家叶绍袁、沈宜修-。貌姣好,工诗,善围棋及琴,又能画,绘山水及落花飞碟,皆有韵致,将嫁而卒,有集名《返生香》。生平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