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溧水区 > 和凤镇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和凤镇文化旅游景点

义气墩

义气墩位于溧水区和凤镇中杨村,年代为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溧水地属吴国、楚国,在吴称濑渚邑、陵平邑,在楚称平陵邑,至隋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置县,始有“溧水”之名。溧水境内有众多春秋时期的土墩墓,在孔镇西南就有一座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封土堆,当地人一直称其为“义气墩”。之所以称“义气墩”,是因为它是战国时燕人左伯桃、羊角哀的合葬墓。据南宋《景定建康志》、元《至正金陵新志》和明万历《溧水县志》记载,左伯桃、羊角哀为战国时燕人,闻楚王招贤,二人便结伴前往,途中遇雨雪,又因所携粮少,左伯桃考虑到二人同行,势必冻饿而亡,于是解衣并粮与羊角哀,而自己则因冻饿死于空树中。后羊角哀受到楚王重用,并为左伯桃修墓。一日,左伯桃托梦给羊,诉说因邻

邰家土墩墓

土墩墓是西周至春秋时期吴中物有的墓葬。特点是墓上堆土作土墩,呈馒头首形,底部直径10-30米,高1-8米。这种土墩有的三五成群,也有的几十上百连成一片。墩内墓葬有一个,也有几个或十几个。土墩墓多不挖坑,一般在生土以上起筑,以石块、木炭和草木灰作铺垫,较少发现葬具。土墩墓0-土文物有陶器、瓷器、铜器和玉器等。此墩高2.8米,直径9.5米。

新村东北土墩墓

新村东北土墩墓是西周至春秋时期吴中物有的墓葬。特点是墓上堆土作土墩,呈馒头首形,底部直径10-30米,高1-8米。这种土墩有的三五成群,也有的几十上百连成一片。墩内墓葬有一个,也有几个或十几个。土墩墓多不挖坑,一般在生土以上起筑,以石块、木炭和草木灰作铺垫,较少发现葬具。土墩墓0-土文物有陶器、瓷器、铜器和玉器等。

塘北头东土墩墓群

塘北头东土墩墓群是西周至春秋时期吴中物有的墓葬。特点是墓上堆土作土墩,呈馒头首形,底部直径10-30米,高1-8米。这种土墩有的三五成群,也有的几十上百连成一片。墩内墓葬有一个,也有几个或十几个。土墩墓多不挖坑,一般在生土以上起筑,以石块、木炭和草木灰作铺垫,较少发现葬具。土墩墓0-土文物有陶器、瓷器、铜器和玉器等。

新村西北土墩墓

新村西北土墩墓是西周至春秋时期吴中物有的墓葬。特点是墓上堆土作土墩,呈馒头首形,底部直径10-30米,高1-8米。这种土墩有的三五成群,也有的几十上百连成一片。墩内墓葬有一个,也有几个或十几个。土墩墓多不挖坑,一般在生土以上起筑,以石块、木炭和草木灰作铺垫,较少发现葬具。土墩墓0-土文物有陶器、瓷器、铜器和玉器等。

黄家东土墩墓群

黄家东土墩墓群是西周至春秋时期吴中物有的墓葬。特点是墓上堆土作土墩,呈馒头首形,底部直径10-30米,高1-8米。这种土墩有的三五成群,也有的几十上百连成一片。墩内墓葬有一个,也有几个或十几个。土墩墓多不挖坑,一般在生土以上起筑,以石块、木炭和草木灰作铺垫,较少发现葬具。土墩墓0-土文物有陶器、瓷器、铜器和玉器等。

新村北土墩墓

新村北土墩墓是西周至春秋时期吴中物有的墓葬。特点是墓上堆土作土墩,呈馒头首形,底部直径10-30米,高1-8米。这种土墩有的三五成群,也有的几十上百连成一片。墩内墓葬有一个,也有几个或十几个。土墩墓多不挖坑,一般在生土以上起筑,以石块、木炭和草木灰作铺垫,较少发现葬具。土墩墓0-土文物有陶器、瓷器、铜器和玉器等。

沙塘庵西土墩墓群

沙塘庵西土墩墓群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墓葬。特点是墓上堆土作土墩,呈馒头首形,底部直径10-30米,高1-8米。这种土墩有的三五成群,也有的几十上百连成一片。墩内墓葬有一个,也有几个或十几个。土墩墓多不挖坑,一般在生土以上起筑,以石块、木炭和草木灰作铺垫,较少发现葬具。土墩墓0-土文物有陶器、瓷器、铜器和玉器等。

下罗土墩墓

土墩墓是西周至春秋时期吴中物有的墓葬。特点是墓上堆土作土墩,呈馒头首形,底部直径10-30米,高1-8米。这种土墩有的三五成群,也有的几十上百连成一片。墩内墓葬有一个,也有几个或十几个。土墩墓多不挖坑,一般在生土以上起筑,以石块、木炭和草木灰作铺垫,较少发现葬具。土墩墓0-土文物有陶器、瓷器、铜器和玉器等。

曹家土墩墓

土墩墓是西周至春秋时期吴中物有的墓葬。特点是墓上堆土作土墩,呈馒头首形,底部直径10-30米,高1-8米。这种土墩有的三五成群,也有的几十上百连成一片。墩内墓葬有一个,也有几个或十几个。土墩墓多不挖坑,一般在生土以上起筑,以石块、木炭和草木灰作铺垫,较少发现葬具。土墩墓0-土文物有陶器、瓷器、铜器和玉器等。

塘北头南土墩墓

塘北头南土墩墓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墓葬。特点是墓上堆土作土墩,呈馒头首形,底部直径10-30米,高1-8米。这种土墩有的三五成群,也有的几十上百连成一片。墩内墓葬有一个,也有几个或十几个。土墩墓多不挖坑,一般在生土以上起筑,以石块、木炭和草木灰作铺垫,较少发现葬具。土墩墓0-土文物有陶器、瓷器、铜器和玉器等。

沈家北土墩墓

土墩墓是西周至春秋时期吴中物有的墓葬。特点是墓上堆土作土墩,呈馒头首形,底部直径10-30米,高1-8米。这种土墩有的三五成群,也有的几十上百连成一片。墩内墓葬有一个,也有几个或十几个。土墩墓多不挖坑,一般在生土以上起筑,以石块、木炭和草木灰作铺垫,较少发现葬具。土墩墓0-土文物有陶器、瓷器、铜器和玉器等。

小王埂西土墩墓群

前胡家西北土墩墓是西周至春秋时期吴中的墓葬。特点是墓上堆土作土墩,呈馒头首形,底部直径6米,高2.2米。小王埂西土墩墓群有二座土墩墓,一座位于和凤镇小王埂村西500米,墓墩高2.5米,直径25米,但墩的西部被毁,已不完整。口另一座位于村西300米,墩高3米,直径12米,墓墩完整。

祠山大帝祠

位于和凤镇诸家村,东西朝向,祠分两进,南阔三间13.3米进深8.9米,中有天井。属清代建筑。祠中供奉吴地治水英雄张渤,张渤相传是大禹的助手。祠山大帝祠第二进有匾额,上 书-“昭往察来”,内有张渤画像,书“祠山圣帝佛光普照”字样。

诸家村窑址

位于和凤镇诸家村西北,1960年南京博物院宋伯胤等人发现。在窑址附近的堆积中,发现有大量的瓷片和窑具。从器形上看有碗、钵、罐、盘等。从釉色上看,大部分为青釉,也有少数酱褐色釉。窑具有支钉、垫片、匣钵等。

骆山北土墩墓

骆山北土墩墓是西周至春秋时期吴中物有的墓葬。特点是墓上堆土作土墩,呈馒头首形,底部直径10-30米,高1-8米。这种土墩有的三五成群,也有的几十上百连成一片。

俞家土墩墓

俞家土墩墓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墓葬。特点是墓上堆土作土墩,呈馒头首形,底部直径20米,高3米。在生土以上起筑,以石块、木炭和草木灰作铺垫,较少发现葬具。

小朱家南土墩墓

小朱家南土墩墓群位于和凤镇小朱家村南80米,呈馒头形状,直径为,25米,20米,高为2米,2.5米。土墩墓上有树和、杂草及农作物。

和凤杨氏宗祠

和凤杨氏宗祠位于溧水区和凤镇,时代为清代。和凤杨氏宗祠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和凤诸氏宗祠

和凤诸氏宗祠位于溧水区和凤镇,时代为清代。祠堂共三进,面阔三间。前后44.3米,宽14.4米,总面积为638平方米。第一进为门厅,两层、二楼为戏台;第二进为诸氏村民传统议事场所;第三进已重修改造。一、二进和二、三进之间有天井。建筑中有三架和五架大梁,梁上有雕刻。中进设有卷棚。2006年5月被公布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和凤诸氏宗祠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黄家古井

黄家古井位于溧水区和凤镇黄家村,时代为宋。黄家古井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新村西土墩墓

新村西土墩墓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墓葬。特点是墓上堆土作土墩,呈馒头首形,底部直径10-30米,高1-8米。这种土墩有的三五成群,也有的几十上百连成一片。墩内墓葬有一个,也有几个或十几个。土墩墓多不挖坑,一般在生土以上起筑,以石块、木炭和草木灰作铺垫,较少发现葬具。土墩墓0-土文物有陶器、瓷器、铜器和玉器等。

施家土墩墓

施家土墩墓位于溧水区和凤镇施家村,年代为西周-春秋。施家土墩墓为溧水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黄家村东南土墩墓群

黄家村东南土墩墓群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墓葬。特点是墓上堆土作土墩,呈馒头首形,底部直径10-30米,高1-8米。这种土墩有的三五成群,也有的几十上百连成一片。墩内墓葬有一个,也有几个或十几个。土墩墓多不挖坑,一般在生土以上起筑,以石块、木炭和草木灰作铺垫,较少发现葬具。土墩墓0-土文物有陶器、瓷器、铜器和玉器等。

桥西刘家东南土墩墓群

桥西刘家东南土墩墓群位于溧水区和凤镇桥西刘家,年代为西周-春秋。桥西刘家东南土墩墓群为溧水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桥西刘家土墩墓群

桥西刘家东南土墩墓群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墓葬。特点是墓上堆土作土墩,呈馒头首形,底部直径分别为7米、16米,高3米、5米。桥西刘家东土墩墓位于溧水县和凤镇桥西刘家东村50米—250米,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墓葬。特点是墓上堆土作土墩,呈馒头首形,底部直径为7米、16米。高3米、5米。

黄家东南土墩墓群

黄家东南土墩墓群位于溧水区和凤镇黄家村,年代为西周-春秋。黄家东南土墩墓群为溧水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土山铺东南土墩墓

土墩墓是西周至春秋时期吴中物有的墓葬。特点是墓上堆土作土墩,呈馒头首形,底部直径14米,高2米。土墩墓多不挖坑,一般在生土以上起筑,以石块、木炭和草木灰作铺垫,较少发现葬具。

章山下北土墩墓群

这是一土墩墓群,共三座,三座土墩墓均呈馒头首形,底部直径分别为15米,18米、10米,高为7米、2.5米和1米。墩内墓葬有一个,也有几个或十几个。土墩墓多不挖坑,一般在生土以上起筑,以石块、木炭和草木灰作铺垫,较少发现葬具。土墩墓0-土文物有陶器、瓷器、铜器和玉器等。

和凤童村土墩墓

墓上堆土作土墩,呈馒头形,底部直径20米,高5米。这种土墩有的三五成群,也有的几十上百连成一片。墩内墓葬有一个,也有几个或十几个。土墩墓多不挖坑,一般在生土以上起筑,以石块、木炭和草木灰作铺垫,较少发现葬具。土墩墓0-土文物有陶器、瓷器、铜器和玉器等。

洪篮镇仓口村

墓呈馒头首形,底部直径20米左右,高1.5米米。土墩墓多不挖坑,一般在生土以上起筑,以石块、木炭和草木灰作铺垫,较少发现葬具。

史家庙(太平寺)遗址

位于和凤镇史家村南,始建于清代,原名为史家庙,后改名太平寺。庙前墙壁上砌有石碑两块。一块名为“永续香灯碑记”,长1.31米,宽0.56米,青石质,立于清嘉庆六年(1801)冬月,记载有关史家庙的历史信息。另一块名为“香灯重建前进碑记”,长1.21、宽0.55米,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二十四年(1935),记载了村民重建史家庙前进的事迹。现庙为后建。

岳城遗址

岳城遗址为抗金兵岳家军屯兵的场所,长100米,宽80米,高5米。邰村“岳城”。在县治东南60里,介于邰村、徒家两村之间,里人称为“北城”。用土堆砌,为椭圆形,现在城的南、北、西三方留有城垣。城垣残长252米,南面残高3.5米,北面残高5米,残宽9.50米。城垣内有三个水塘,城垣外除东边有邰村村庄,南、北、西还有一条水沟环绕。当地老人说:“塘和水沟是取土筑城留下的。”在这座城的西北面离城约里许,有一座残高约4米的突兀土墩,形似磨盘,故名“磨盘墩”。墩端平坦,面积为502平方米。当地老百姓反映是岳飞军队驻扎邰村时的嘹望岗哨台。俞家“岳城”。在溧水县和风乡(桥西)俞家村北面,距离邰村、东墙围、西墙围各约4华里。当地老百姓称它是“岳老爷驻军

象教禅寺

象教禅寺位于溧水区和凤镇诸家村,年代为清。象教禅寺为溧水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溧水陈氏老宅

溧水陈氏老宅位于溧水区和凤镇孙家巷村,年代为清。溧水陈氏老宅为溧水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溧水天后宫

溧水天后宫位于溧水区和凤镇诸家村,年代为清。溧水天后宫为溧水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王家庄东土墩墓群

王家庄土墩墓群是西周至春秋时期吴中物有的墓葬。特点是墓上堆土作土墩,呈馒头首形。这个土墩墓群共有五座,呈半圆形分布。底部直径分别为6.5米、10米、5.5米、6.5米和8米,高分别为1.5米、2.5米、1.8米、2.5米和2.8米。

高塘冲西土墩墓

高塘冲西土墩墓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墓葬。特点是墓上堆土作土墩,呈馒头首形,底部直径20米,高3米。

高塘冲西北土墩墓群

土墩墓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墓葬。特点是墓上堆土作土墩,呈馒头首形,底部直径10-30米,高1-8米。这种土墩有的三五成群,也有的几十上百连成一片。墩内墓葬有一个,也有几个或十几个。

高塘冲北土墩墓

高塘冲北土墩墓位于和凤镇高塘冲村北400米,土墩墓高2.2烽,直径18米,呈墁头形状。

大王埂南土墩墓群

土墩墓是西周至春秋时期吴中物有的墓葬。特点是墓上堆土作土墩,呈馒头首形,底部直径10-30米,高1-8米。这种土墩有的三五成群,也有的几十上百连成一片。墩内墓葬有一个,也有几个或十几个。土墩墓多不挖坑,一般在生土以上起筑,以石块、木炭和草木灰作铺垫,较少发现葬具。土墩墓0-土文物有陶器、瓷器、铜器和玉器等。

前胡家西北土墩墓

前胡家西北土墩墓是西周至春秋时期吴中的墓葬。特点是墓上堆土作土墩,呈馒头首形,底部直径6米,高2.2米。

前胡家北土墩墓

前胡家北土墩墓特点是墓上堆土作土墩,呈馒头首形,底部直径10-30米,高1-8米。这种土墩有的三五成群,也有的几十上百连成一片。墩内墓葬有一个,也有几个或十几个。土墩墓多不挖坑,一般在生土以上起筑,以石块、木炭和草木灰作铺垫,较少发现葬具。土墩墓0-土文物有陶器、瓷器、铜器和玉器等。

前胡家东北土墩墓

前胡家东北土墩墓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墓葬。特点是墓上堆土作土墩,呈馒头首形,底部直径6.5米,高2.8米。

甘村土墩墓

甘村土墩墓位于溧水区和凤镇甘村,年代为西周-春秋。甘村土墩墓为溧水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王家庄东北土墩墓群

王家庄东北土墩墓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墓葬。特点是墓上堆土作土墩,呈馒头首形,底部直径10-30米,高1-8米。这种土墩有的三五成群,也有的几十上百连成一片。墩内墓葬有一个,也有几个或十几个。

沙岗南土墩墓

沙岗南土墩墓位于溧水县和凤镇沙岗村南350米,呈馒头形状,直径20米,高为1.5米。

溧水张氏宗祠

溧水张氏宗祠位于溧水区和凤镇张家村,年代为清。溧水张氏宗祠为溧水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姚家庄西南土墩墓群

土墩墓是西周至春秋时期吴中物有的墓葬。特点是墓上堆土作土墩,呈馒头首形,底部直径10-30米,高1-8米。这种土墩有的三五成群,也有的几十上百连成一片。墩内墓葬有一个,也有几个或十几个。土墩墓多不挖坑,一般在生土以上起筑,以石块、木炭和草木灰作铺垫,较少发现葬具。土墩墓0-土文物有陶器、瓷器、铜器和玉器等。

骆山东北土墩墓

骆山东北土墩墓是西周至春秋时期吴中物有的墓葬。特点是墓上堆土作土墩,呈馒头首形,底部直径10-30米,高1-8米。这种土墩有的三五成群,也有的几十上百连成一片。

吴村桥东土墩墓

吴村桥东土墩墓是西周至春秋时期吴中物有的墓葬。特点是墓上堆土作土墩,呈馒头首形,底部直径10-30米,高1-8米。这种土墩有的三五成群,也有的几十上百连成一片。墩内墓葬有一个,也有几个或十几个。土墩墓多不挖坑,一般在生土以上起筑,以石块、木炭和草木灰作铺垫,较少发现葬具。土墩墓0-土文物有陶器、瓷器、铜器和玉器等。

姚家庄西土墩墓群

姚家庄西土墩墓群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墓葬。特点是墓上堆土作土墩,呈馒头首形,这一土墩墓群有2座,底部直径分别为7米、12米,高分别为1.5米、3米。

姚家庄东南土墩墓

姚家庄东南土墩墓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墓葬。特点是墓上堆土作土墩,呈馒头首形,底部直径9.5米,高3.5米

姚家庄土墩墓

姚家庄土墩墓位于溧水县和凤镇姚农庄在村中,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墓葬。特点是墓上堆土作土墩,呈馒头首形,底部直径为22米,高5.5米。

高塘冲村南土墩墓群

高塘冲村南土墩墓群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墓葬。特点是墓上堆土作土墩,呈馒头首形,底部直径10-30米,高1-8米。

东山上北土墩墓

东山上北土墩墓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墓葬。特点是墓上堆土作土墩,呈馒头首形,底部直径为13米,高4.5米。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