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春秋时形成集镇。
宋绍兴元年(1131),以陈墓市河为界分县而治,河西属长洲县,河东属昆山县。
清雍正二年(1724),分属元和、昆山2县。
1912年,分属昆山县陈墓乡、吴县陈墓乡。
1929年,分属昆山县第六区(淀西区)、吴县第十一区(陈周区)。
1934年,分属昆山县张浦区、吴县第十一区。
1949年5月,分属昆山县张浦区、吴县淞南区;同年11月,析张浦区设淀西区,分属昆山县淀西区、吴县淞南区。
1952年9月,吴县陈墓、周庄2镇以及明镜等6乡划入昆山县淀西区;同年10月,陈墓乡镇区部分并入陈墓镇,升为昆山县直属镇。
1956年3月,淀西区改为陈墓区。
1956年9月,撤区并乡,设立陈墓镇、陈墓乡。
1958年10月,陈墓镇与陈墓乡合并建淀西人民公社。
1962年9月,分设为县属陈墓镇和陈墓、淀西2个人民公社。
1966年4月,陈墓镇、陈墓人民公社分别更名为成茂镇、成茂人民公社。
1981年12月,成茂镇、成茂人民公社分别恢复为陈墓镇、陈墓人民公社。
1983年8月,陈墓、淀西2人民公社改为乡。
1985年2月,淀西乡、陈墓乡并入陈墓镇。
1992年10月,陈墓镇更名为锦溪镇。
“袜底酥”据说是锦溪人根据宋孝宗时宫庭茶点仿制而成的。它形如袜底,一层层油酥薄如蝉翼,咬起来清香松脆,吃到嘴里有甜中有咸,在江南一带一直是人们争相口尝的传统茶点。“袜底酥”受人欢迎,在于精选配料,做工
苏州的熟食卤莱历史悠久,色香味俱佳,特别是酱汁向更受人们欢迎。苏州民间风俗,从清明前开始,直到立夏以后,人们多喜欢购买酱汁肉尝新,外地来的游客也慕名竞相购买。酱汁肉相传在200多年前已有应市,当初叫酒
锦溪水红菱是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锦溪镇的特产。锦溪水红菱属一年生浮叶水生草本植物,为菱角中优质口种之一,因其外壳色泽鲜红,故称水红菱。锦溪水红菱具有鲜嫩、壳薄肉厚的特点。锦溪东临淀山湖,西依澄湖,境内仅
奥灶馆的红油爆鱼面具有“三热 、两重”的特点。三热即是:热碗--把碗浸入沸水中待用;热鱼--把爆鱼放在发镬里保热;热面--面捞出后不在温水里过。两重即是:重红油,红油就是氽爆鱼的熟油;重青就是多放蒜叶
长隆月饼 始作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以前店后作坊的孙长隆南货店的店取名。长隆月饼具有苏式月饼的风格,但制作工艺有很大的不同,它不添加疏松剂,而是采用一种油酥和面 的方式,皮层松酥,色泽光亮,
芡实糕,据说芡实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药材,但当地的芡实糕做得香软,尝不出丝毫的药味。种类以“森林芡实糕”的为较多,有桂花、八珍、芝麻、薄荷的四种,另外还有核桃糕等点心,其他小店的芡实糕一般只有三个品种。
陈定达(1902~1940),字三才,号偶卿,锦溪人。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民国九年(1920年),留学美国吴士德工业专门学院,获理科学士学位。返国后,任北极分公司总经理、副总裁,兼中国通惠机器公司常务
朱雷章(1905—1995),生于二十世纪初的朱雷章是昆山锦溪镇人。朱氏家族是锦溪镇的名门望族,书香门第,历代人才辈出。其父朱文焯清末留学日本东京法政大学,期间结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参加了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