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宁区 > 汤山街道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文化旅游景点

南京明文化村(阳山碑材)

阳山碑材,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古泉社区坟头村阳山。阳山古称雁门山,是孔山山脉的主峰。阳山碑材,据清同治《上江两县志》载:“明永乐三年(1405),成祖朱棣为其父太祖朱元璋纪功而命凿”。碑材分碑身、碑额、碑座三部分。碑座高约16米,长约30.4米,厚13米,底部已凿空,仅留两行支撑,西北端仍与山体相连,表面布满凿痕。距碑座约200米处有碑额和碑身。碑额呈椭圆形,高约10.7米、宽约20.3米、厚约8.4米,通体凿有石牙14个,呈现将凿制蟠龙头、爪、身的迹象,底部亦已凿空,仅留三行石柱支撑。碑额旁边有碑身横卧地面,通体方正而布满凿痕,长约49.4米、高约10.7米、厚约4.4米,东北端与山岩尚未凿断,底部留有三行石柱支撑,其余

邓演达烈士殉难处

邓演达烈士殉难处,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晨光社区沙石岗南京军区179旅一营三连射击场内。邓演达(1895-1931)字择生,广东惠阳人,中国民主革命家,国民党左派领袖人物,中国农工民主党主要创始人,1931年11月29日被蒋介石秘密杀害在麒麟门外沙石岗,时任京沪卫戊司令陈铭枢出资在邓演达殉难处附近将他埋葬,并书墓碑:故友邓择生先生之墓。1957年,中央人民政府出资在紫金山南麓灵谷寺修建邓演达烈士墓,将其遗骸重新安葬。邓演达殉难处2001年由江苏省政府出资重新修整为占地约400平方的墓园,园内建有纪念碑1座,纪事碑1通,汉白玉石雕花环1组,台阶四层22级。园内植有松柏和冬青,环境清悠高洁,现为市级文保单位。

汤泉路5号日式建筑

汤泉路5号和式建筑,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汤山社区八三医院内。该和式建筑人称一号楼。一号楼建于20世纪30年代末,曾是侵华日军陆军医院院长府邸,现改建为八三医院招待所。建筑座南向北,北侧有走廊,原为砖木结构,现走廊用水泥柱取代了木柱。建筑分地上地下各一层,东西长9米,南北进深29米,建筑内有一个温泉浴室。据说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期日本首相来华时曾在此下榻,当时特为他造了练剑台。练剑台现被改造成两个露天温泉池。八三医院内另有木质连廊三段,长约200米,是当年侵华日军陆军总院各建筑之间相连的走廊。汤泉路5号和式建筑是日本侵华的实物证据,极具保护价值。

汤山龙泉寺遗址

汤山龙泉寺遗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龙尚社区汤山林场南京宏卫粉体材料厂内。 据明代《金陵梵剎志》载:“龙泉寺在都城沧波门外东城白岩山嶂地,北去所领广惠院三十里,西去正阳门三十五里。相传有白鹤仙曾在此--,元至正初僧祥云庆结庵,有泉飞瀑如龙固名”。当年这里曾有“宝公堂叁楹,正佛殿叁楹,僧院壹楹,基址壹亩,田地山塘共壹拾叁亩贰分壹厘。”遗址现存遗物为清代龙泉寺所有。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寺划为汤山林场管理至今,原寺已毁,现存古井1口,方形,井壁由石块垒砌而成,占地面积约1.21平方米,深约3米,现有井栏是用红砖水泥新砌造的,另有古银杏3株。

汤岗路民国建筑

汤岗路民国建筑,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汤山社区汤岗路26号西约10米。 该建筑群有两幢中式二层小楼和两栋和式建筑。两幢中式建筑建于民国时期,当地人称小楼,小楼主体为砖混结构,外呈品字形,东西长13米,南北进深16米,木质地板和木质楼梯保存较好,目前空置。两幢和式建筑,是侵华日军占领南京时所建,该建筑分地上地下各一层,砖石结构,南北向,人字屋顶南窄北宽且陡,建筑东西长11米,南北进深12米,局部破损严重,目前空置。该建筑群现属南京军区73669部队管辖。

尤列墓

尤列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麒麟铺社区上庄村小白龙山。尤列(1865-1936),字会季,号少纨,广东顺德人,系辛亥革命先驱,与孙中山、杨鹤龄、陈少白被世人称为“反清四大寇”,1936年逝世后葬于此。该墓在文革-时期被破坏,1985年尤列后裔重修。现有墓包为砖混结构,底径3.5米,高1.4米,墓前有台阶四级,白色大理石墓碑高1米,宽0.5米,碑上文字为:生于一八六五年二月二十二日,终于一九三六年十一月十二日,广东顺德尤列先生之墓,一九八五年重修。

陆军炮兵学校旧址

陆军炮兵学校旧址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作厂社区以南至高庄社区以北及汤山社区范围内。1931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创办“陆军炮兵学校”,1933年4月批准在汤山修建校舍和炮兵射击场。1933年6月汤山炮兵射击场竣工,号称“亚洲第一靶场”。陆军炮兵学校为国民政府的第一所兵种学校,新中国成立以后也长期承担军事教育训练任务,是中国军校中持续时间最长的校址,为国共两军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具有极其特殊的历史意义。

桥西村仙涧桥

桥西村仙涧桥,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作厂社区桥西村西约10米桥西河上。 该桥始建年代不详,为纵联分节单孔石拱桥,具有明清建筑风格,东西走向,桥长7米,宽3.5米,矢高4.5米,净跨5米。2002年4月因河面扩宽,在古桥东侧又接了一座单拱水泥桥与仙涧桥相接,老桥虽然未作任何改动,但是原来的单拱桥变成了双拱桥。古桥主体结构稳定,桥面磨损严重。

郭圩村西头桥

西头桥,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宁西社区郭圩村西约200米百米坝上。 该桥始建年代不详,据村中老人讲有二百多年历史,桥为纵联分节单孔石拱桥,东西走向,桥长11米,宽3.5米,矢高约3.5米,跨径3.8米。1985年在西头桥上建了水泥桥,新桥将古桥罩在下面,使古桥得以完整保留下来。从侧面可以看到如满月般的桥拱映于百米坝上。

古泉渡槽

古泉渡槽,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古泉社区侯家塘村。 古泉渡槽建于1980年,是当年引长江水抗旱用水利设施,已弃用多时,现存残长约1000米左右。水槽宽1.1米,深约0.9米,最高处距地面约7米,其中有一部分穿山而过,当年施工非常艰苦。该渡槽是当时全国大搞农村水利设施的缩影,是十分珍贵的近现代农业水利设施。

柏家庄射乌山明墓

柏家庄射乌山明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孟塘社区柏家庄村西约300米射乌山南麓。 该墓背靠射乌山,东望柏家庄水库,墓南约300米有石龟一只,据村民说此地原有石人、石马,现仅剩这只石龟。古墓外呈馒头状,植被茂盛,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村民称其为“明代大墓”,有待考古勘探,以获取更多文物信息。

周家边48号桥

周家边48号桥,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高庄社区周家边48号东30米汤水河支流上。 该桥始建年代不详,为纵联分节单孔石拱桥,东西走向,桥长18米,宽3.2米,矢高4米,净跨5米。在桥墩侧面石板上刻有人物、花卉、人物服饰具有明代风格。距古桥南约1米新建了水泥桥,这使古桥得以休整并完整保留。

藏龙桥

藏龙桥,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孟墓社区插花庙村。 该古桥始建年代不详,原属“藏龙寺”故得名藏龙桥。桥为纵联分节单孔石拱桥,东西向,桥长12米,宽3.3米,净跨5.5米,矢高2.5米。桥下河流1971年因改道而干涸。而今古桥周围及桥面杂草丛生,垃圾随处可见。藏龙桥现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上峰影剧院

上峰影剧院,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高庄社区红塔北街。 该影剧院始建于1973年,1976年投入使用至今,是附近居民文化生活的主要场所。剧院坐西向东,南北长38米,东西进深66米,高约9米,是砖混结构二层建筑,可容纳观众1200人,整个建筑两侧的立柱高大厚重,具有民国建筑风格。

郄坊村桥

郄坊村桥,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孟墓社区郄坊村东新坝河上。 该桥始建年代不详,为单孔纵联分节石拱桥,具有明清建筑风格,东西走向,桥长11米,宽5米,矢高5米,净跨5.6米,古桥两侧原有石雕龙头各1只,故村民又称其为“青龙桥”,其主体结构稳定,桥面在修缮时已铺水泥路面。

上街头村井

上街头村井,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东流社区上街头村26号住户门口。古井内壁由石块垒砌而成,八角形井栏,青石材质,侧面刻有“康熙二十八(1690)年七月”等字样,字迹多已漫漶不清,风化严重。井栏内径0.35米,外径0.72米,绳痕深约6厘米,造型灵动、尽显古意。

顾祝符旧居

顾祝符旧居,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汤山社区幸福路25。 顾祝符曾任国民党少将,是民国名将顾祝同家门弟兄。现在该建筑空置,江宁区民政局于2006年出资修缮过。该旧居为二层砖木结构建筑,坐北向南,东西长11.3米,南北进深9.5米,屋顶有三个气窗。

曹府7号井

曹府7号井,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高庄社区曹府7号院内。 该古井水深仅剩1米左右(被淤泥淤塞),水质清澈,石灰岩井栏,高约49厘米,内径39厘米,口沿局部破损。据主人回忆:井是其曾祖父时留下的,有一百多年历史,井南约20米紧邻汤铜公路。

李岗村103号井

李岗村103号井,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上峰社区李岗村103号住户后院。 该井内壁由小青砖垒砌而成,六边形石灰岩井栏,内径0.38米,外径0.7米。井栏上绳痕深约5厘米,尽显古意。井水清澈,至今村中老人仍习惯用井水煮饭。

汤山温泉别墅

汤山温泉别墅位于南京汤山风景区。原为江宁名人陶保晋于1919年建筑“陶庐”。1927年,民国建都南京。不久,“陶庐”作为“逆产”被没收。1946年4月,国民政府将该庐改建为蒋介石、宋美龄的专用温泉别墅。该建筑中西结合,庄重典雅,分地上和地下两层。进门为二层,有会客室、休息室、棋室;地下室有蒋宋夫妇“鸳鸯浴池”、侍卫官浴池和随员浴池。适逢假日,蒋氏夫妇在侍从人员陪同下驱车来庐沐洗小憩。温泉别墅现一直保持着原建筑风貌。经过数次修葺整理,更新设备,更显幽静清丽。现已作为旅游点对外开放,供人们参观、沐浴。

安基山水库渡槽

安基山水库渡槽,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孟塘村安基山水库西侧横跨汤龙路至裴墅村。该渡槽建于1974-1977,全长约3.5公里,水槽宽2.1米,深1.2米,最高处距地面约7米,现存残长约2公里。渡槽与安基山水库之间有一大型水闸相连,是全国各地学习红旗渠精神,大搞农业水利设施的缩影,是十分宝贵的近现代农业水利设施,极具时代特征。安基山水库渡槽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培东村土墩墓群

培东村土墩墓群,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高庄社区培东村西约100米。 三座土墩南北呈直线排列,中间1号墩最大,高约10米,最大底径约40米。 3号土墩位于1号墩以北,相距约100米,最大底径约30米,高约8米。2号墩在1号墩南,高约8米,最大底径约35米。土墩西南有培东堰,水面约1000平方米。三座土墩外呈馒头状,疑似土墩墓,有待考古勘探。

过探先墓

过探先墓位于江宁区汤山街道汤山社区,年代为民国。2023年6月,过探先墓被公布为第五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白合村土墩墓

白合村土墩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鹤龄社区白合村白合路东侧。 白合村土墩墓,当地人称大培墩,墩子高约10米,底部直径约35米,外呈馒头状,植被茂盛,疑似土墩墓,有待考古勘探。

潭山水库渡槽

潭山水库渡槽,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高庄社区潭子头村西约100米。 潭山水库渡槽建于1958年,设计之初是秦淮河与潭山水库相连,水库水面面积约300000平方米。渡槽设计总长数千米,工程因故停建。渡槽现存190米,高约15米,槽深约0.7米,宽近1米,该渡槽是当时全国大搞农村水利设施的缩影,是十分珍贵的近现代农业水利遗迹。

龙尚大桥

龙尚大桥,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龙尚社区神家庄村西约200米龙泉坝上。 该桥始建年代不详,据村中老人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桥主体为砖石混砌三拱相连,东西走向,长约12米、宽3.2米、三拱拱径大小一致,单拱径跨2.1米,矢高3.4米。拱部用青砖发券垒砌而成,桥墩用青石砌就,除一拱残破另外两拱完好无损,桥面磨损严重,桥栏已毁损无存。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兴修水利开挖新河后龙泉坝因河流改道而废弃,只有雨季桥下低洼处有积水,龙尚大桥因弃用而荒芜。

汤岗路民国建筑群

汤岗路民国建筑群位于江宁区汤山街道汤岗路26号西,年代为民国。2023年6月,汤岗路民国建筑群被公布为第五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安基山遗址

安基山遗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孟塘社区安基山水库东侧。 该遗址外呈长方形台地,长50米,宽40米,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遗址三面环水,一面对安基山余脉。发现的标本有夹砂红陶,印纹硬陶,从采集的标本可推断为湖熟文化遗址(相当于中原商周时期)。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