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宁区 > 秣陵街道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文化旅游景点

南京岳飞抗金故垒

南京岳飞抗金故垒南宋建炎四处(1130年)四月,“兀术趋建康,(岳)飞设伏牛首山待之”。所谓“故垒”,便是岳飞大战牛首山时留下的遗迹。后来,太平天国与清军作战时也曾加以利用。南京岳飞抗金故垒位于南京南郊牛首山及韩府山山脊处。山脊处多裸露山石,较险峻。自然裸露山石的断隙处,有较为明显的人工堆垒与其连接的痕迹。因年代久远,两边多为倒塌散乱的石块。此段长度约为300米。牛首山,俗称牛头山,坐落在南京城南约15公里处的起伏的丘陵之间,顶峰高243米,面积约5平方公里。因山势陡峭,形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韩府山,地处牛首山以北,绵延数里,北起铁心桥东约500米处的秦淮河边,南与牛首山紧密相连。牛首山和韩府山,形成南京南郊的一道天然屏障。

宋墅失考墓石刻

秣陵街道宋墅村位于江宁区原淳化镇宋墅村农田之中,现在江宁区科学园内。它南距梁建安敏侯萧正立墓约1000米,北距耿岗失考墓石刻约800米,西距侯村失考墓石刻约1000米。现存神道石柱一件、石柱座一件,东西向对列。东侧石柱毁,仅存石柱座,原陷土中,1965年整修时提升。柱座上圆下方,边长1.05米、高0.50米。西侧石柱保存尚好,距东柱座为23米。石柱高3.60米,柱围1.58米。柱身扁圆稍方,表面有束竹纹24道。现柱额上文字已漫漶不清无法辨认,柱额下绳辨纹带及交龙纹带清晰可识。柱头尚存饰覆莲纹的圆盖,但盖上小辟邪已失。过去一般把宋墅村这两件神道石柱定为失考墓石刻。然《光绪江宁府志》明确记载此处石刻是梁新渝侯萧暎墓神道石刻,文中这样记载

曾昭燏墓

曾昭燏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谷里街道祖堂社区祖堂山南麓。曾昭燏,湖南省湘乡县(今双峰县)人,女,1909年1月27日生于湘乡县荷叶乡万宜堂一个官宦世家。1935年留学英国,次年获硕士学位。旋入德国柏林大学研究院实习,作为研究员,参加了柏林地区及什列斯威格田野的考古发掘。1938年返英,任伦敦大学考古学助教。同年,感于国难当头,放弃英国大学考古学院之聘,毅然回国效力。1950年3月,国立南京博物院正式成立,曾昭燏先生任副院长兼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主持发掘南唐二陵,为研究南唐史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1964年12月在南京逝世,终年55岁。曾昭燏墓坐北朝南,墓园长9米,宽5.8米,占地面积约52.2平方米,墓包用水泥修砌成圆形,直径2米

神墩古文化遗址

神墩古文化遗址位于江宁区秣陵中学内,时代为新石器。位于江宁区湖熟街道的湖熟镇内有梁台、船墩、神墩、老鼠墩、前岗等10多处,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的古文化遗址,即“湖熟文化”遗址的中心区域。“湖熟文化”遗址的分布极广,约有400平方千米,其周围山脉绵亘,当中为秦淮平原的圩田区。“湖熟文化”遗址出土了很多遗物,有石器、陶器、青铜器。遗物的发现表明:大约在3、4000年以前,湖熟这块地方,就已经有人类活动。从出土器物特征及演变,考古学者认为:“湖熟文化”的主人是一群使用青铜器的部落,他们在新石器时代村庄的废墟上建立了自己的家园。神墩古文化遗址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解溪孙家祠堂

孙家祠堂,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解溪社区小庄学院龙眠大道东约200米。 该建筑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建筑原有数十间,南北通进深65米,东西长35米,占地2000余平方米,青砖灰瓦,东西马头墙高耸,具有徽派的建筑风格。在门厅两侧各立牌坊1座,东侧为“圣旨节烈坊”,全用特制花砖和精美石雕装饰而成。门厅西侧建有石牌坊1座,上 书-“旌表赠朝仪大夫孙大中恭人张节孝”等字,孙家祠堂现存建筑六间,破损严重,牌坊主体保存完整,砖雕大部分被盗。

上新丰村神墩遗址

上新丰村神墩遗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家园社区上新丰村。 上新丰村神墩遗址东侧被挖出一个大断面,断面紧靠一水塘。遗址现存南北长70米,东西宽30米,高约9米,文化层约1.5米,占地面积约2100平方米。遗址顶部散落大量陶片,器型有罐、钵、鬲等,纹饰有网格纹,弦纹等,多为夹砂红陶和灰陶,应属湖熟文化遗址(相当于中原商周时期)。

八公桥

八公桥,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王墅社区药科大学东北。 该古桥始建年代不详,为纵联分节单孔石拱桥,南北走向,桥墩、桥拱由砂岩和玄武岩垒砌而成,长14.5米,宽4米,矢高约4米,净跨约5米。桥下水塘水质清澈,水面面积约10000平方米,据说此地原有一座桥头庙。

石龙池

石龙池,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方山风景区94848部队方山雷达站院内。 该池长5米,宽3.7米,深2.4米,水深约0.4米,水位常年如此。池壁用石头垒成,在池中央有石龙一条,露于水中,脊背宽约0.4米,长3.5米。1983年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耿岗失考墓石刻

耿岗失考墓石刻位于江宁区原上坊镇耿岗村路边,亦称高庙墩,在今江宁科学园内。现存神道石柱一件。柱身大半陷入土中,仅露出地表1米左右。柱头圆盖及盖上小辟邪均不存,柱身刻有束竹纹及绳辫纹。据当地村民介绍,过去其旁还有一柱,但现已无法找到。

殷岸村井

殷岸村井,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解溪社区殷岸村23号后门口。该井麻石井栏,高0.35米,外径0.50米,口沿局部开裂,有一孔用以系绳打水。井内径0.35米,水质清澈,水量充沛,已弃用多时。

富村民居

富村民居,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凤凰社区富村东南。 该建筑是清晚期当地大户人家马氏所建住宅,村民称其为马家楼房。建筑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现存两进13间,第一进7间保存状况尚可,后进4间及厢房破败不堪。大梁上木雕精美,让人想到当年建筑的繁华。该建筑现属富村多位村民所有,仅第一进有老人居住,其余闲置。

前梅村佘氏墩遗址

前梅村佘氏墩遗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新林社区前梅村南约300米。 该遗址北部有两个面积较大的水塘,其他三面为水稻田,遗址呈缓坡而上,中部隆起的龟盖形浅丘漫岗,因村民开垦土地挖掉大部分,现存东西长45米,南北长35米,高约7米,地表有少量夹砂红陶,推断为湖熟文化遗址(相当于中原商周时期)。

王以旂墓

王以旂墓位于江宁区东善桥祖堂山南,时代为明。王以旂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王家坟自然村北,南唐二陵西侧。王以旂(1486-1553),江宁人,字士铭,明正德六年(1511)进士,世宗时官至兵部尚书,代曾铣总制三边,屡破边寇,在任六年间,修筑延绥城堡四千五百余所,又筑兰州边垣,嘉靖三十二年(1553)卒于固原。谥号襄敏,朝廷赐葬江宁祖堂山。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王以旂墓前尚有石刻文臣一对、武士一对、石狮一对、碑一对(见朱偰《金陵古迹名胜影集》,中华书局,2015年版)。现仅存两武士一文臣像,东侧武士身高2.66米,宽1米,厚0.58米;西侧武士高3.1米,宽0.93米,厚0.48米;东侧文臣,高2.4米,宽0.9米,厚0.46米

洞玄观遗址

洞玄观遗址位于江宁区秣陵街道方山南麓,时代为东吴。天下名山佛道占,方山也是一座宗教名山,千百年来为佛道两教竞相开发。尤其是道教,因为开教祖师“二葛三张”中的葛玄首创洞玄观于山南,葛洪后来又在此隐修,故有特殊地位。唐贞观六年,还并栖岩观于方山洞玄观,扩大了它的规模。宋代杨修有《洞玄观》诗:“葛玄功行满三千,白日骖鸾上碧天。留得旧时坛宇在,后人方信有神仙。”明时,洞玄观属朝天宫管辖。正统十二年,曾受赐《道藏》一部。民国始废,是全国历史最悠久的道观之一。另外,方山上还有南唐中主为母后所建道教的宝华宫,南宋时移建于城南门外。洞玄观遗址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江宁磨盘山古文化遗址

江宁磨盘山古文化遗址位于江宁区秣陵街道建康村,时代为新石器。江宁磨盘山古文化遗址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