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宁区 > 江宁街道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文化旅游景点

柏胜村盘山遗址

柏胜村盘山遗址,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上湖社区柏胜村东。 该遗址是南京市博物馆在宁安城际铁路考古调查时发现的,宁安铁路DK600——DK650段铁路大桥将通过遗址最高处。遗址平面呈扇形分布,东南部地势最高,向其他方向渐次变缓,整体高出周边平地3——8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属于江宁河流域,西距宁马高速公路400米。遗址顶部是村民的菜地,半坡有许多现代坟墓,南面分布着大面积水塘,东部100米是一条乡村公路,周围其他区域为农田。遗址上部陶片俯拾皆是,有鼎足、夹砂红陶等陶器残片。据采集标本推测,该遗址为湖熟文化遗址(相当于中原商周时期)。

中和村花庙山遗址

中和村花庙山遗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花塘社区中和村东约250米花塘粮库北。该遗址顶部较平整,东西长135米,南北宽120米,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约1米。遗址顶部种有庄稼和茶树,西约800米有江宁河支流小坝沟。遗址断面及地表发现大量夹砂红陶,印纹硬陶、泥质灰陶,纹饰有绳纹、小方格纹、梯格纹等。可辨器型有鬲、甗、罐等,从采集陶片及器型推断该遗址为湖熟文化遗址(相当于中原商周时期)。中和村花庙山遗址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石门李村墩子山遗址

石门李村墩子山遗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陆郎社区石门李村。 该遗址顶部较平整,表面呈“L”形,南低北高,东西长约30米,南北长约40米,文化层堆积约1.5米。遗址顶部种满庄稼,距墩子西南约300米远有一条小河。 距该遗址东南约450米有驴山遗址。墩子表面发现大量红烧土及夹砂红陶、泥质红陶、印纹硬陶、泥质灰陶、泥质黑皮陶。纹饰有绳纹,小方格纹。器形有鬲、甗、罐等。从采集标本分析推断为湖熟文化遗址(相当于中原商周时期)。

后城村驴山遗址

后城村驴山遗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陆郎社区后城村三组。 该遗址顶部较平整,外呈“L”形,东低西高,文化层堆积约1.5米,面积约1200平方米。遗址上部种满庄稼,墩子西北约50米有一条陆郎河支流,当地人称小河。墩子表面发现大量红烧土,有夹砂红陶,印纹硬陶,泥质灰陶,泥质黑皮陶;纹饰有绳纹,小方格纹,梯格纹。器型有鬲、甗、罐等。从采集陶片及器型可以推断为湖熟文化遗址(相当于中原商周时期)。

神山头古文化遗址

神山头古文化遗址位于江宁区江宁镇陆郎,时代为新石器。江宁陆郎神山头古文化遗址位于陆郎集镇南(乡政府门前)。遗址长110米,宽55米,高出地面8米。现四周用石块砌成高4米护坡,西北临大街建有门楼,初具规模。1951年春,南京博物院考古工作队于县境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并确定神山头为四、五千年前新石器时期的古人住地遗址。这一遗址被确定为“台型遗址”。神山头古文化遗址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纪家村45号碉堡

纪家村45号碉堡,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江宁社区纪家村45号院内。 该碉堡建于民国36(1946)年。据纪家村45号户主纪应友回忆:这座碉堡是在他六岁那年,民国政府为打内战而构筑的防御工事。碉堡主体为钢筋水泥结构,高1.9米,占地面积7.29平方米。碉堡表面砂眼较多,局部钢筋裸露,这较民国25(1936)年所建的碉堡在质量上明显差很多。

府前小区江宁河碉堡

府前小区江宁河碉堡,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江宁社区府前小区北约50米江宁河宁芜铁路旁。 该碉堡建于1939年,是侵华日军为保证其战略物资的供给,确保宁芜铁路的安全而建造的。碉堡由小青砖垒砌而成,外呈圆柱体,高约5米,直径4米,占地面积12.56平方米,主体结构稳定,外墙表面水泥局部脱落,是日本侵华的实物证据,极具历史价值。

中山庵遗址

中山庵遗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大庙社区东坑林场南。 中山庵始建年代不详,现仅存古井1口,井深1.8米(淤泥较深),直径1.25米,井口是今人用红砖垒砌而成,井内壁是用不规则石块砌就。井南约50米有3株树龄在百年以上的香椿树,其中一株高约20米,树周长均1米以上。此地因明代中山王徐达在此隐居而得名中山。

星塘桥水闸

星塘桥水闸,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朱门社区东南约300米星塘桥北侧,当地人称星塘闸。 该水闸为钢筋水泥结构,东西长11米,宽约0.9米,高约9米,水闸东侧有1通记事碑,碑长0.84米,宽0.42米,上 书-江宁县六郎人民公社,1963年4月10日,碑四周饰以水波纹、云纹。水闸现已弃用多时。

秦桥村遗址

秦桥村遗址,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牧龙社区秦桥村牧龙桥北约200米。 遗址紧靠牧龙河西岸,由于江宁滨江开发区市政修路遗址的南部、西部、中部已被挖掉很大一部分,其中一条南北宽40米的路基即将穿过遗址中心。残存遗址上部较平,满地是村民拆迁后遗留的砖瓦,遗址东西残长约100、南北残长约120、残高约2.5米,面积约在12000至15000平方米。遗址西部剖面暴露出明显的文化层堆积,现场采集的陶片有泥质红陶、灰陶、黑陶,夹砂红陶和个别石器,可以分辨的器物有泥质灰陶豆、罐,泥质黑陶豆,夹砂红陶鼎、研磨钵、甗、鬲、罐等,陶片纹饰有刻划纹、水波纹、梯格纹、绳纹、弦纹等。经过现场考古调查可以确定为新石器晚期至西周时期的古文化遗址。

梅府村乌龟山碉堡

梅府村乌龟山碉堡,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江宁社区梅府村乌龟山,距纪家45号碉堡约500米。 碉堡建于20世纪40年代,是民国政府为打内战而构筑的军事防御工事,建筑主体为钢筋水泥结构,高1.9米,占地面积7.29平方米,工程质量较差,碉堡体表砂眼较多,局部钢筋裸露。

小村董家大桥

小村董家大桥,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新民社区小村南。 该桥始建年代不详,据村中老人讲:桥是村中大户董家出钱修造的,桥下河流当地人称董家大坝。桥为单拱,由青砖垒砌而成,南北走向,长9米,宽3.5米,矢高2.8米、净跨约3.5米。桥主体由大青砖发劵,小青砖平砌形成桥拱的顶部,桥面用小青砖立面铺就,建造工艺独特。桥面两侧长满杂草和藤科植物,局部用砂岩修补过,桥墩局部有青砖脱落。因小村周围的大片土地已划为江宁滨江开发区开发,现仅剩董家大桥孤零零地卧于董家大坝上。

后阳烈士墓

后阳烈士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朱门社区后阳村。 该烈士墓是为了纪念在朱门附近牺牲的十位抗日烈士而于2005年由当地政府拨款从新修建的。后阳烈士墓由1.5米高六边形墓圹、水泥墓包和大理石纪念碑三部分组成。整个墓园占地面积约480平方米,其中墓包底径5.9米,占地面积34.81平方米。墓园周围植被茂盛,环境清幽肃穆,是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普光寺遗址

普光寺遗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花塘社区花塘粮库院内。 此地原为普光寺旧址(当地人又称其为“花塘庙”),普光寺毁于太平天国战乱。遗址内现存有一井栏,上 书-普光寺布施……康熙甲午年(1714)二月……大清……等字(字迹多已漫漶不清)。遗址内有二株银杏树,周长分别为2.2米,3.1米,高约12米,单株树冠覆盖面积约50平方米,两树树冠相连,当地百姓称其为夫妻树。

朝阳庵遗址

朝阳庵遗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花塘社区东坑林场朝阳分场内。 2010年当地政府在该遗址所在地搞生态园建设时发现一通记事碑:《鼎建山门碑记》。石碑为青石材质,高1.23米,宽0.64米,厚0.14米,正文为楷书小字,是康熙二十七年(1689年)制。石碑局部风化严重,文字漫漶不清,不能辨认,据所存文字:“离江宁县七十里,传自唐宋建”……分析:朝阳庵始建于唐宋,清康熙辛酉年(1681年)之前,已成废墟,唯存桂花树和石礎,1682年开始,行僧自问向社会募捐,建成了正殿,之后香火不断,用香火钱又建了其他殿房香舍,信士吴邦宠带头募捐,修建了山门,并立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石碑。当地民间传:朝阳庵在清代是曹雪芹的家庙,在《鼎建山门碑记》中所

禅居寺遗址

禅居寺遗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六郎社区韩家自然村。 禅居寺始建于明弘治(1488-1505)年间,至今有五百多年历史。据传该寺毁于太平天国(1851-1864)战火,如今遗址尚存一口古井,井深约12米,直径1.5米,井水清澈,石质井栏破损严重。从井的大小推断当年禅居寺颇具规模。遗址发现一只直径0.90米的石柱础,柱础上刻有莲花纹饰。

毕家村施塘桥

毕家村施塘桥,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西宁社区毕家村南小河上。 该桥始建年代不详,为砖石结构单孔拱桥,南北走向,桥长6.8米,宽2.85米,拱矢高约3米,桥拱由青砖垒砌而成,桥面用砂岩和石灰岩辅就,桥体所用石材大小及材质均相差很大,据此推断其曾经多次就地取材修缮过。桥南凤山村属安徽省马鞍山市,施塘桥曾经是此地江苏和安徽两省的分界线,亦是两省民众往来过小河的必经之路。

柘塘庙遗址

柘塘庙遗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洪幕社区柘塘村洪幕医院旧址内。 柘塘庙毁于何时已无考,遗址尚存银杏树一株,树周长4米,高约15米,枝繁叶茂,树冠覆盖面积约百余平方米。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