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家嘴热带风情谷景区位于高淳区的东坝镇,创建于2008年,核心面积6000亩。是一处集科技农业、农业科普、农事体验、生态观光、乡村度假、商务会议于一体的都市休闲农业综合体。曾先后获得全国五星级休闲农业景区、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江苏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等殊荣。景区内项目丰富多彩:2个各占地1.68万平方米的热带植物馆还原了最缤纷的热带植物园、玫瑰庄园形成了一片玫瑰花海。植物迷宫是目前省内最具挑战性的以植物为主题的迷宫、莲雾馆是南京首个莲雾种植的基地、农家豆腐坊古朴而庄重、青少年综合体验区是一处融合运动、游乐、拓展等训练为一体的儿童休闲游乐项目、10万平方米连栋智能温控蔬菜生产大棚内种植了品种多样的果蔬可供游客采摘。景区内的其他配套
王嘉宾故居位于东坝镇银杏王家村南,清代建筑。建筑座东北朝西南,砖木结构,青砖小瓦,硬山顶。面阔三间11.2米,进深七柱七檩7.2米,明间抬梁式,两次间穿斗式,脊高5.8米。王嘉宾(1865-1913)字鹿铭,又名照民,下坝王村人。王幼时聪慧,十三岁中秀才,十九岁中解元。参加康梁维新运动。后又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胜利后,曾任南京众议员,后又为北京政府参议员。
中村遗址位于南京市高淳区东坝镇中村西约1.5公里处。商周遗址,面积约12500平方米,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250米。在黄土文化层,见磨制石器、灰坑、红烧土、夹砂红陶、灰陶等器物和遗迹。陶器纹饰以绳纹、刻划方格纹居多。残器形有夹砂陶三足鼎、鬲、壶、豆等。河道两侧采集到的石器有石镞、石斧、石锛、石凿、石刀等。
三星庙位于东坝镇下刘家村西南,供奉“仙太”、“薛大仙”和“叶真人”。始建于清,民国四年重建,解放后养猪、养牛、办学校,现恢复宗教用途。建筑座西朝东,砖木结构,青砖小瓦,硬山顶,前后二进,进与进间走廊相连,廊两侧设天井。通面阔三间9.3米,通进深18.2米,前进七檩七柱,脊高5.2米,后进五檩七柱,脊高5.8米。
汤裕水民宅位于东坝镇汤家村,始建于民国,祖传,户主原是生意人,现弃居。建筑座西南朝东北,砖木结构,青砖小瓦,硬山顶,两进两厢,简易门罩,进与进间设天井,四水归堂,走马楼。面阔三间13.4米,通进深16.5米,前进五柱七檩5.5米,脊高5.3米,后进七柱七檩7.5米,脊高6.1米。
螺丝墩遗址东坝镇中村西约1公里,胥河南岸。为一台形土墩,面积约2160平方米,1987年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从断面观察、文化层厚0.5-2米,曾发现大量印纹陶和红陶的碎片,纹饰有编织纹、蓆纹、方格纹等,器形有罐、坛等。另有石锛和陶网坠等出土。属湖熟文化遗存。
汪普松民居位于东坝镇广通西路142号,始建于清,祖传。建筑座西北朝东南,砖木结构,青砖小瓦,硬山顶,上下2层,两进两厢,“一颗印”造型,简易门罩,中设天井,四水归堂,走马楼。通面阔三间12.7米,通进深15.6米,前进五柱五檩,后进七柱七檩,穿斗式。
陈亚平民居位于东坝镇曹家村中,始建于民国,祖传。建筑座北朝南,砖木结构,青砖小瓦,硬山顶,前后2进,中设天井,四水归堂。前进面阔五间18.1米,进深三柱五檩2.7米,脊高5.9米;后进面阔五间18.1米,七柱七檩5.9米,脊高6.5米,内墙木板封隔。
李家桥位于东坝镇北约2公里,义村之东,东西横跨李家涧河道。始建年代不详,重修于民国四年(1915)冬。桥为单拱,桥身用长方形青石构筑,糯米拌石灰胶结。桥面横铺火层岩石,一纵一横并联造。全长12米,宽2.85米,拱高4.3米。南侧拱顶上横凿“李家桥”三字。
新沛圩位于东坝镇西北。属于固城湖水系。始筑于清。总面积2760亩,其中耕地面积1900亩;堤长5060米,其中一线圩堤646米。由于临近胥河,历史上多次破圩。圩堤经过历年加高培宽,至2000年,顶高14.5米,顶宽6米,内坡比1:3,外坡比1:1。
汤玉国民居位于东坝镇汤家村005号,始建于清,祖传,原有一进两厢,拨坎墙,现拨坎墙已毁。建筑座西北朝东南,砖木结构,青砖小瓦,硬山顶.通面阔三间11.8米,通进深11米。后进,明间减柱,两次间七柱七檩,穿斗式,内墙局部木板封隔,脊高5.5米。
杨七公祠位于东坝镇花墙门村中,清代建筑,为该村公祠。建筑座北朝南,砖木结构,青砖小瓦,硬山顶,前后两进,中设天井,四水归堂,“一颗印”布局。通面阔三间10.3米,通进深22.3米,前后进均为七柱七檩,前进脊高5.6米,后进脊高6.3米。
柏村圩位于东坝镇西。筑于清。属于固城湖水系。总面积510亩,其中耕地面积350亩;堤长1160米,均为一线圩堤。由于临近胥河,历史上多次破圩。圩堤经过历年加高培宽,至2000年,顶高14米,顶宽1.5-3米,内坡比1:3,外坡比1:1。
汤红兵民居位于东坝镇汤家村033号,始建于清,祖传,户主原是武举人。原有一进两厢,走马楼,现存后进。建筑座北朝南,砖木结构,青砖小瓦,硬山顶,抬梁式,上下2层,墙基上一层青石竖砌。面阔三间11.4米,进深7.2米,脊高6.6米,抬梁式。
杨家圩位于东坝镇西北。属于太湖水系。始筑于清末。总面积900亩,其中耕地面积490亩;堤长2300米,均为一线圩堤。由于临近胥河,历史上多次破圩。圩堤经过历年加高培宽,至2000年,顶高9米,顶宽4米,内坡比1:2,外坡比1:1.5。
陈富玉民居位于东坝镇育英路33号,民国建筑,80年代陈富玉购买居住。建筑座东北朝西南,砖木结构,青砖小瓦,硬山顶,上下2层三角窗楣,基础上一层青条石砌筑,转角角柱石。面阔三间11米,进深七柱七檩7.8米,穿斗式,脊高6.4米。
双河水闸位于东坝镇义保后保村北,胥河南岸。建于清,1955年维修。闸为钢筋水泥结构,涵用和出水口青石砌筑,涵洞长约80米,南连义保圩,北通胥河,设计流量为3.5M3/s,主要是为了控制义保圩内外水位,起到抗洪排涝的作用。
吴春火民居位于东坝镇吴家村,始建于民国,祖传。原有五间,现存4间,西侧稍间80年代倒塌。建筑座西北朝东南,砖木结构,青砖小瓦,硬山顶,简易门罩。面阔四间14.8米,进深七柱七檩7.4米,脊高6.2米,穿斗式。
杨家桥位于东坝镇杨家村西北。建于清,青石构筑,圆券单拱,南北横跨杨家港。桥长8米,宽1.98米,高3.6米,矢高3米,纵横分节并列筑,桥面用三道锁石,券面石上铺一道护拱石,中有龙门石,两岸桥台用长条石侧砌。
吕竹松民居位于东坝镇广通西路149号,始建于清,祖传,原有前后2进,现存后进。现存建筑座西北朝东南,砖木结构,青砖小瓦,硬山顶,上下2层,面阔五间19.9米,进深七柱七檩8.2米,脊高6.8米,穿斗式。
吴臻福民居位于东坝镇吴家村南,民国建筑,祖传。原有前后两进,现存后进,前进改为院子。建筑座北朝南,砖木结构,青砖小瓦,硬山顶,简易门罩。面阔三间10.5米,进深七柱七檩7.9米,穿斗式,脊高5.5米。
下坝茅东进水闸位于东坝镇胥河水厂西南约300米。1958年,东坝坝头拆除,由下坝上首改挖叉道,设此闸。该闸青石砌筑,闸门启闭操作,上首设五道闸门,下首设三道闸门,长56米,宽26米,高13.5米。
该建筑位于东坝镇义村,始建于民国,祖传,原有一进二厢,现两厢倒塌。建筑座西北朝东南,砖木结构,青砖小瓦,硬山顶,简易门罩。面阔3间12.4米,进深七檩七柱8.4米,脊高5.8米,穿斗式。
吴秋生民居位于东坝镇吴家村103号,始建于民国,祖传。建筑座西北朝东南,砖木结构,青砖小瓦,硬山顶,山墙墙基上一层青条石砌筑.面阔三间9.3米,进深七柱七檩7.1米,脊高5.5米,穿斗式。
傅金美民居位于东坝镇广通西路46号,民国建筑,祖传。建筑座西北朝东南,砖木结构,青砖小瓦,硬山顶,三角窗楣,简易门罩。面阔三间12.3米,进深五柱七檩7米,抬梁式,脊高5.8米。
时公祠位于东坝镇建设时家村北,始建于清。建筑座西朝东,砖木结构,青砖小瓦,硬山顶,简易门罩,梁柱雕刻花草瑞鹤图案。面宽三间13.5米,进深七柱九檩9.8米,脊高7.2米,抬梁式.
夏学道民居位于东坝镇曹家村94号。民国建筑,祖传,原是垄坊,现用于居住。建筑座西朝东,砖木结构,青砖小瓦,硬山顶,抬梁式。面阔五间17.8米,进深七柱七檩8.2米,脊高6米。
祠堂桥位于东坝镇银杏村南,始建于民国。东西横跨祠堂沟,桥墩用长方形青石砌垒,每垛用条石七层,上铺平板石三方作桥面。全长7.4米,宽2.8米,标高3.5米,金门孔宽1.5米。
严塘头土墩墓群位于东坝镇平塘头村东北。共有封土墩4座,地处低丘岗背,呈馒头形。墩高2~5米,底径12~30米,地面偶见印纹硬陶和夹砂红陶等残片。
许家埂土墩墓位于东坝镇许家埂村东约1350米,共有封土墩1座,呈馒头行。墩高约2.2米,底径约13米。地表曾采集到印纹硬陶罐等残片。
青桂、枫元土墩墓群位于东坝镇青桂村东南.共有封土墩25座,凌乱分布。墩高约1.5-4米,底径约8-20米。地面曾采集到印纹陶残片。
朱家土墩墓位于东坝镇朱家村南,共有封土墩2座。墩高约2-3.5米,底径约13-18米。地表曾采集到印纹硬陶罐等残片。
柏村土墩墓群位于东坝镇柏村西约50-200米,胥河北岸。共有封土墩8座,地处丘岗背,墩高约3~7米,底径12~20米,地表曾发现印纹硬陶等残片。
濮阳方伢民居位于东坝镇东风留下村中,民国建筑,祖传。建筑座西北朝东南,砖木结构,青砖小瓦,硬山顶。面阔三间12.1米,进深七柱七檩8米,脊高6.3米,穿斗式。
富家山遗址位于富家山南坡,胥河南岸,地方俗称“江湖墩”,面积约1000平方米。村民曾采集到的磨制石器有两面刃石矛、石锛、石钺、穿孔石刀、削刮器等50余件。属北阴阳营文化遗存。
银墅井位于东坝镇镇政府院内,始筑年代不详,民国五年七姓绅士重修。古有“井泉清美沁人,较异他泉”之誉。井圈青石质,圆形,高70厘米,内径50厘米,外径90厘米,井深约10米。井栏腹部镌“银林十里绕云岚,地涌名泉味莅甘。八景宛然居第一,-素便此中控。”诗一首,右侧横刻“井墅银”三字。
花墙门土墩墓位于东坝镇花墙门村西。有封土墩一座,高约3米,底径约25米,馒头形。地面偶见夹砂红陶和泥质灰陶印纹硬陶等残片。
胡炳木民宅位于东坝镇广通西路166号,路中间北侧,清代建筑,祖传。建筑座西南朝东北,砖木结构,青砖小瓦,硬山顶,简易门罩,基础上一层青石砌筑。面阔三间12.7米,进深七柱七檩8.3米,脊高6.3米,穿斗式。
时家土墩墓群位于东坝镇建设时家村西。共有封土墩5座,地处低丘岗背。墩高约2-3米,底径约15-18米。地表曾采集到印纹硬陶等残片。
时雨木民居位于东坝镇建设时家村040号,民国建筑,祖传。建筑座西朝东,砖木结构,青砖小瓦,硬山顶,前后两进,“一颗印”布局。简易门罩,进与进间设天井,四水归堂。通面阔三间11.7米,通进深19.2米,前后进均为七柱七檩,穿斗式。
东坝三合圩位于东坝镇西南。筑于清。属于固城湖水系。总面积1350亩,其中耕地面积1000亩;堤长1720米,均为一线圩堤。由于临近胥河,历史上多次破圩。圩堤经过历年加高培宽,至2000年,顶高14.5米,顶宽6米,内坡比1:3,外坡比1:1。
中村圩位于东坝镇西。筑于清。属于固城湖水系。总面积526亩,其中耕地面积360亩;堤长790米,均为一线圩堤。由于临近胥河,历史上多次破圩。圩堤经过历年加高培宽,至2000年,顶高14米,顶宽2.5-3米,内坡比1:3,外坡比1:1。
沛桥位于高淳区东坝镇沛桥村,时代为民国。沛桥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江宁旅淳公所旧址位于高淳区东坝镇东风村后街87号,时代为民国。江宁旅淳公所旧址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史家土墩墓位于东坝镇建设史家村北。共有封土墩2座,地处低丘岗背,墩高约 2.3-2.5米,底径约15-17米。地表曾采集到印纹硬陶、泥质灰陶及原始瓷片。
该建筑原有的规模和布局基本保存,梁架、墙体、地面和基础保存较好,屋面瓦部分破碎、更换,檐椽和封檐板损坏,部分木构件槽朽、发黑、破损,临街一间槽门拆毁,红砖砌封,地铺水泥。
邢氏豆腐店旧址位于东坝镇河滨西路125号,民国建筑,祖传,原开豆腐店,现主要用于居住。建筑座东南朝西北,砖木结构,青砖小瓦,硬山顶,上下两层,面街原开槽门,现红砖重砌,重开门,2层木板封墙,写“伟大的毛泽东思想万岁”10个红色大字。面阔三间8.3米,进深五柱七檩8米,抬梁式,檐口高4米,外挑0.5米。
魏氏染坊旧址位于东坝镇河滨西路127号,民国建筑,祖传,原是染坊,现主要用于居住。建筑座东南朝西北,砖木结构,青砖小瓦,硬山顶,上下两层,面街原开槽门,现拆毁红砖重砌,重开门窗,2层木板封墙。面阔两间6.8米,进深七柱十一檩10.8米,抬梁式,檐口高4.5米,外挑0.7米。
陶春全香店旧址位于东坝镇河滨西路129号,民国建筑,祖传,原开香店,现主要用于居住。建筑座东南朝西北,砖木结构,青砖小瓦,硬山顶,上下两层,面街原开槽门,现红砖重砌,重开门窗,2层木板封墙,写“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无往不胜”12个大字。前后2进,通面阔两间7.5米,通进深16.8米,前进五柱七檩8.3米,后进七柱九檩8.5米,抬梁式,檐口高4.3米,外挑0.6米。
石氏糖坊旧址位于东坝镇育英路49号,民国建筑,祖传,原开塘坊,有前后2进,后进被日本人烧毁,仅存前进,主要用于居住。建筑座东北朝西南,砖木结构,青砖小瓦,硬山顶,上下两层,面街原开槽门,现槽门拆毁,红砖重砌,重开门窗,2层木板封墙。面阔三间10.8米,进深五柱七檩7.7米,抬梁式,脊高6.3米,檐口高4.5米,外挑0.6米。
石氏织布机房旧址位于东坝镇育英路41号,民国建筑,祖传,原是织布机房,解放后为剃头店,现居住。建筑座东北朝西南,砖木结构,青砖小瓦,硬山顶,上下两层,青石门窗框,简易门罩。面阔三间7.2米,进深七柱七檩7.8米,穿斗式,脊高6.5米。
赵炳富糕点铺旧址位于东坝镇育英路49号,民国建筑,祖传,原开糕点铺,有前后2进,现后进拆毁,仅存前进,主要用于居住。建筑座东北朝西南,砖木结构,青砖小瓦,硬山顶,上下两层,面街原开槽门,现槽门拆毁,红砖重砌,重开门窗,2层木板封墙。面阔三间12.7米,进深七柱七檩8米,穿斗式,檐口高5.6米,外挑0.6米。
吕遐芝民居位于东坝镇东风留下村高垄坊50号,民国建筑,祖传,原是酱坊,解放后开店,现居住。建筑座西北朝东南,砖木结构,青砖小瓦,硬山顶。面阔12间47.6米,进深10.9米,脊高6.2米,抬梁式,内墙部分木板封隔。
赵氏茶叶店旧址位于东坝镇育英路16号,民国建筑,祖传,原是茶叶店,现居住。建筑座西北朝东南,砖木结构,青砖小瓦,硬山顶,上下两层,面街原开槽门,现拆毁重开门,2层木板封墙。前后2进,通面阔一间4.5米,通进深17.5米,临街檐口高6米,外挑0.6米。
汪士清布店旧址位于东坝镇河滨西路111号,民国建筑,祖传,原开布店,现主要用于居住,西侧一间改为玉泉殿。建筑座东南朝西北,砖木结构,青砖小瓦,硬山顶,上下两层,面街开槽门,2层木板封墙,跨海梁和檐下斜撑雕草花纹。总面积72平方米,面阔三间9.6米,进深五柱七檩7.5米,抬梁式,檐口高4.8米,外挑0.6米。
汪氏垄坊旧址位于东坝镇育英路58号,清代建筑,祖传,原是垄坊,现居住。建筑座西北朝东南,砖木结构,青砖小瓦,硬山顶。面阔五间13.5米,进深五柱九檩10.8米,抬梁式,脊高6.5米。
王嘉宾墓位于漆桥镇游子山南麓。墓长2.16米,宽1.7米,高1.2米,东南向。原在下坝镇王家村北,后来,墓地因影响水利工程而迁葬花山,后迁坟游山南麓。王嘉宾(1865-1913)字鹿铭,又名照民,下坝王村人。王幼时聪慧,十三岁中秀才,十九岁中解元。参加康梁维新运动。后又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胜利后,曾任南京众议员,后又为北京政府参议员。
香灯会碑位于东坝镇上刘家村西南,民国四年凿。该碑青石质,长方形,宽60厘米,露明高115厘米,砌于墙内,厚度不详。主要记叙了成立的背景和筹备情况,碑文楷体,阴刻,共200余字。
王家桥位于东坝镇留下村中。始建年代不详,东西横跨濮家潭水渠沟,桥基青条石纵横并列砌筑,高约1.8米,其上用三方长方形青石板作搭接成平桥,长4.1米,宽3.7米。它原是该村出入的主要交通道路。
夏黑皮民居位于曹家村村中,始建于清,祖传,原是垄坊,现为民宅。建筑座北朝南,砖木结构,青砖小瓦,硬山顶,上下二层,底一层青石砌筑。建筑面阔五间17.8米,进深五柱七檩8.2米,抬梁式,脊高6米。
程永成民居位于东坝镇东风留下村高垄坊24号,清代建筑,祖传。建筑座东北朝西南,砖木结构,青砖小瓦,硬山顶,前后二进,上下二层,“一颗印”造型。面墙“拨坎”;青石门框,砖雕门楼,枋木砖雕额枋,雕历史人物典故,枋及雀替凿鹿与鹤纹,正中镶长方形条石,上雕“渭滨遗泽”四字,左右配文武状元砖雕,其上饰“福禄寿”三星图和“必定双钱”纹;基础上一层青石砌筑,转角角柱石;进与进间设天井,四水归堂,”一颗印”布局。通面阔三间12.6米,通进深14.8米,前进五檩五柱,后进七檩七柱,穿斗式。
宣秋景铁匠铺旧址位于东坝镇育英路35号,民国建筑,祖传,原是铁匠铺,现居住。建筑座东北朝西南,砖木结构,青砖小瓦,硬山顶,上下两层,面街开槽门,2层木板封墙。建筑面积66.6平方米,面阔两间7.4米,进深七柱九檩9米,抬梁式,脊高6.2米。
周和昌面粉店旧址位于东坝镇河滨西路71号,民国建筑,祖传,原开面粉店,现用于收购酒瓶等。建筑座东南朝西北,砖木结构,青砖小瓦,硬山顶,上下两层,面开槽门,2层木板封墙,跨海梁上木雕草花纹和人物典故。面阔两间5.9米,进深五柱九檩10.9米,脊高7.2米,檐口外挑0.8米。
吕钩华民居位于东坝镇河滨西路147号,民国建筑,祖传,原有前后2进,现存后进。建筑坐西南朝东北,砖木结构,青砖小瓦,硬山顶,旁开侧门,设简易门罩。面阔三间11.6米,进深七柱七檩5.6米,脊高5.3米,穿斗式。
吕钩倧民居位于东坝镇河滨西路145号,民国建筑,祖传。建筑坐西北朝东南,砖木结构,青砖小瓦,硬山顶,建议门罩,基础上一层青石砌筑,转角角柱石。面阔三间12.8米,进深七柱七檩7.9米,脊高6.2米,穿斗式,内墙用竹条编织封隔,在南京地区具有唯一性。
太平天国军营遗址位于高淳区东坝镇东北,时代为清。江苏历史名镇——东坝是高淳较为繁华的集镇之一,因明代在胥河筑石坝而得名。贯穿东坝的胥河,是苏、浙、皖水运大动脉,过去东坝素有“七省通衢”之称。太平天国期间,东坝是天京的南大门,太平军高级将领杨辅清、罗大纲等人曾经驻守东坝。1854年至1856年三年间,太平军为固守这一战略地,曾先后在东坝周围建筑了东、西、中等营垒,又在坝后筑一营垒,其营垒最坚。后营垒位于胥河北岸,面积约9500平方米,-构筑两道宽约8米、深3米的防御沟,两沟之间加筑宽8米的土墙。营垒西边开辟两条宽约7米的走道出入,并于东,南、北三面各筑炮台一座,设施严密。清咸丰六年(1856年)九月十七日,清军分三路进攻东坝,太平军分
潘小林民居位于东坝镇东风留下村高垄坊167号,民国建筑,祖传。建筑座西北朝东南,砖木结构,青砖小瓦,硬山顶,前后两进,基础上一层青石砌筑,转角设角柱石,正门楣上砌仿木结构门罩,中镶福、禄、寿三字砖雕,前后进间设天井,四水归堂,山墙西开设腰门,设简易门罩。通面阔五间21.1米,通进深23.5米,前进脊高6.2米,后进脊高6.5米,均为七檩七柱穿斗式。
程华兵民居位于东坝镇东风留下村高垄坊12号,清代建筑,原为张氏建筑,90年代程华兵购买居住。建筑坐西北朝东南,砖木结构,青砖小瓦,硬山顶,一进二厢,上下二层,“一颗印”造型。面墙拔坎,设简易门罩,转角角柱石,进与进间设天井,四水归堂,倒覆水,走马楼造型。通面阔三间12.1米,通进深15米,后进七柱七檩,脊高6.8米,穿斗式。
时中继民居位于东坝镇建设时家村,始建于民国,祖传。建筑座西朝东,砖木结构,青砖小瓦,硬山顶。面宽三间8.1米,进深七柱七檩8.7米,脊高6.1米,穿斗式。
白桦荣豆腐店旧址位于东坝镇河滨西路117号,民国建筑,祖传,原开豆腐店,有前后2进,现后进毁,前进主要用于居住。建筑座东南朝西北,砖木结构,青砖小瓦,硬山顶,上下两层,面街开槽门,2层木板封墙,跨海梁饰以草花纹和人物典故。面阔三间9.6米,进深五柱七檩7.5米,抬梁式,檐口高4.8米,外挑0.6米。
时桥位于东坝镇建设时家村东南,始建于民国,1960年重修。东西横跨上坝河,青石砌筑,单拱,分节并列砌筑,桥栏上刻有“时桥”二字。桥身长10.8米,宽3米,矢高约2.2米。
杨金记广货店旧址位于东坝镇河滨西路113号,民国建筑,祖传,原广货店,曾开过玻璃美术工艺品商店,现主要用于居住。建筑座东南朝西北,砖木结构,青砖小瓦,硬山顶,上下两层,面街开槽门,2层木板封墙,跨海梁木雕草花纹和人物典故,青石转角石。面阔两间5.8米,进深五柱七檩7.8米,抬梁式,檐口高4.8米,外挑0.6米。
永盛布店旧址位于东坝镇河滨西路73号,民国建筑,原是布店,后为粮油经营部,现--和卖碗等。建筑座东南朝西北,砖木结构,青砖小瓦,硬山顶,上下两层,面开槽门,2层木板封墙,跨海梁上雕草花纹和人物典故。面阔两间5.9米,进深五柱九檩10.9米,脊高7.2米,抬梁式,檐口外挑0.8米。该店因信诚、质优、品种齐全,远近闻名,顾客盈门。近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销路不畅,最终关闭。
章天泰茶叶店旧址位于东坝镇河滨西路75号,民国建筑,祖传,原是茶叶店,有五进,局部被日本人烧毁,现存4进,主要用于居住和台球室。建筑座东南朝西北,砖木结构,青砖小瓦,硬山顶,面开槽门。前两进面阔两间5.9米,后两进面阔三间8.6米,通进深47.5米。
潘中和药店旧址位于东坝镇河滨西路77号,民国建筑,祖传,原开药店,曾是青山供销社,现居住。建筑座东南朝西北,砖木结构,青砖小瓦,硬山顶,上下两层,面开槽门,2层木板封墙。面阔两间5.3米,进深五柱七檩7.3米,抬梁式,檐口高4.6米,外挑0.7米。
稻春季食品店旧址位于东坝镇河滨西路79号,民国建筑,祖传,原是食品店,现居住。建筑座东南朝西北,砖木结构,青砖小瓦,硬山顶,上下两层,面开槽门,2层木板封墙。两进一厢,中设天井,通面阔两间5.6米,通进深20.2米,皆为七柱七檩,穿斗式。
王宝生茶馆旧址位于东坝镇河滨西路89号,民国建筑,祖传,原开茶馆,曾作过供销社日杂建材门市部,现主要用于居住。建筑座东南朝西北,砖木结构,青砖小瓦,硬山顶,上下两层,面街开槽门,2层木板封墙,跨海梁上木雕草花纹和人物典故。面阔五间间16米,进深五柱七檩7.9米,抬梁式,檐口高4.5米,外挑0.8米。
陈光达炒货店旧址位于东坝镇河滨西路109号,民国建筑,祖传,原是炒货店,现回收报纸等物品。建筑座东南朝西北,砖木结构,青砖小瓦,硬山顶,上下两层,面街开槽门,2层木板封墙。面阔三间10.6米,进深五柱七檩9.6米,檐口高4.2米,外挑0.7米,抬梁式。
潘小海民居东坝镇广通西路165号。民国建筑,祖传。建筑座南朝北,砖木结构,青砖小瓦,硬山顶,面阔三间11.4米,进深七柱七檩8.3米,脊高6.2米,穿斗式。
杨中运民居位于东坝镇花墙门村中,民国建筑,祖传,原有5间,现存三间。建筑座座西北朝东南,砖木结构,青砖小瓦,硬山顶,青石门框,三角窗楣,基础上青石砌筑约50厘米。面阔25.6米,进深五柱七檩8.5米,脊高4.8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