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湖南省 > 岳阳市 > 岳阳县 > 筻口镇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筻口镇概况

筻口镇民国时期为复兴乡;1949年为筻口区筻口乡,1953年设筻口镇,1958年为大筻口公社,1961年缩小为筻口公社,1984年改社为乡,同年恢复建制镇;1995年与潼溪乡、熊市乡合并为筻口镇。筻口镇位于岳阳县境北部,当新墙河上游,东临甘田乡,南接杨林乡,西靠新开镇,北抵西塘镇及临湘市地,距岳阳市区29公里,距省城长沙145公里,距县城荣家湾27公里。镇域总面积137.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万亩,其中水田51885亩,辖58个村、592个村民小组、2个居委会,总人口52385人。2000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39371万元,人平均收入2215元,财政总收入900万元,各类税收总额560万元。

镇人民政府驻筻口,镇区位于东经29.1度、北纬113.2度。因境内有新墙河,游港河流经汇合,旧时乡民多置筻捕鱼为生,故名筻口;一说二水相交,地形如筻而得名。镇区早于清代即已形成集市,民国初即有南货、百货、饮食、日杂、布庄、旅店及手工作坊30余家。1990年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531人。近年镇区发展速度加快,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8平方公里,水、电、路基础设施较为齐全。现有常住人口6050人。2000年产生于镇区范围内的国内生产总值1.4亿元,各类税收总额350万元,财政总收入580万元。

镇区范围内有县属、镇属部门单位22个,现有工业企业78家,小型个体工商户858户,从业人员2500余人。2000年工业总产值2.5亿元,实现工商各税280万元。以制造业、建筑业、餐饮业为主导产业,主要工业产品有铸铁管、自应力压力水泥管、农用拖车、机制纸、工艺扇、预制构件、机制砖、饲料、成品衣鞋等。镇区建有中学、小学,教学质量在全县处于领先地位。镇区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和发展,硬化了2条共25000平方米的宽8米的主街,安装了60盏街道路灯,建有日供水量3000吨的自来水厂,农贸市场3个。筻口中心医院技术设备先进,已评为省级一等甲级医院;修建了全省一流的敬老院。交通便利,市、镇、村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是县境云山、月田、相思、公田、饶村、甘田,临湘白羊田、桃林,平江县南江桥等乡镇的交通枢纽。组建了中巴车队和交通运输车队,现有各种车辆940台,其中货车150辆,中巴车40台,摩托车640台,其他农用车辆110辆。.

筻口镇名人

阮湘

阮湘(1889~1947),字淑清,岳阳县筻口镇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考入巴陵公学(旋改岳阳县立中学),宣统二年(1910)考取上海中国公学。民国初年,2次东渡日本,学习政治经济。“五·四”

周鳌山

周鳌山(1884~1959),岳阳县筻口镇人。肄业于岳州金鹗书院;清废科举后,被选送入湖南陆军速成学校学习,后赴上海入江苏法政专门学校,在校加入同盟会,学会了日文。毕业后先在临湘教书,后任南县中学及附

刘润世

刘润世(1908~1985)刘润世,原名怡仁,湖南省岳阳县筻口镇刘桂村人。先后就学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和省立一中及武昌中山大学,在学生时代就走上革命道路。民国16年(1927)8月,在湖南岳阳县经刘郁文

李际闾

李际闾(1898~1977),字若竹,今岳阳县筻口镇人。中学毕业后,考取公费留学日本,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和仙台东北帝国大学。留学期间,曾回国参加“五四运动”。民国15年,归国参加北伐战争。19年,受聘

阮有秋

阮有秋(1902~1980),曾用名阮贯之、袁贯之、阮昌稼,笔名任重、毅仁、黎明等,今岳阳县筻口镇人。自幼聪颖好学,在长沙省立第一师范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攻读哲学和经济学,1935年

周四维

周四维(1888~1961),字用吾,岳阳县筻口镇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入湖南高等警官速成学校,加入同盟会。毕业后任岳州警察局局长和华容、岳阳县立高小教员。武昌起义后去长沙策划响应,并创办杂志

李澄宇

李澄宇(1882~1955),原名李寰,别号瀛北,字瀛业,笔名洞庭,今岳阳县筻口镇人。湖南优级师范毕业后改入湖南讲武堂。清宣统三年(1911)创办《岳阳日报》,代表民意,赞成共和,在湖南新闻界颇有影响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