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湖南省 > 长沙市 > 望城区 > 靖港镇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靖港镇文化旅游景点

靖港古镇

靖港镇位于长沙市望城县西北,东濒湘江,与铜官镇隔江相望,南临老沩水,西与格塘接壤,北面毗邻乔口镇。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水运几乎左右着中国大部分城镇的命运。京杭大运河最具代表性。众所周之,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大运河。它南起浙江杭州,北至北京通州北关,全长1794公里,贯通六省市,流经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京杭大运河畅通了数百年,对促进大江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解决南粮北调等问题,均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个时候,北京以及运河沿岸的城镇也是历史上较为繁荣的时期。但自19世纪后,由于南北海运开辟,津浦铁路通车,加之黄河改道淤塞运河中段,因此部分河段被断航,只有江浙一线仍畅通无

靖港慈善堂

慈善堂系清末江西人谭某所创的民间会道门组织,具有慈善性质,后由其信徒传人湖北、湖南等地。湖南省的李作圣、邓家辉深得其道,招收信徒范贻风等多人,在长沙市玉泉山首先设场,取名觉化慈善堂,并聘请长沙县(今望城县)新康名儒严石渠、袁松崖等编撰圣教文稿,礼文楷模等书,作为醮典科仪。文中词句极其华丽,深得当时学者赏识,因之慈善堂声名大振,信仰者日益增多。民国初年,慈善堂由城市发展到县乡,在今望城县的靖港镇设有能化慈善堂。能化慈善堂的最后一任掌堂师(司教)是靖港人张春生。慈善堂设于紫云宫的第四进,南依新庙巷子,从大门进入,便是一块宽敞的大坪,坪内有两株大樟树,树干粗大,树冠遮阳蔽日,郁郁葱葱,树上长年有数百只“背褡子”(一种白鹭)栖息,在空中飞翔

靖港江西会馆

靖港古镇的外地会馆除宁乡会馆外,还有一座江西会馆。江西与湖南两地关系可谓极其密切。明朝洪武年间,朝廷实行“江西填湖广”的人口大迁徙,很多江西人来到湖南,特别是在湘中地区开创基业。至今,在湘中地区的大部分居民都可以把先祖追溯到江西。湖南人和江西人互称“老俵”,便是这种亲缘关系的见证。数百年来,江西人多往湖南经商,在湖南城镇中,几乎都有江西商人的同乡会和会馆。作为商贸重镇的靖港,江西人更是往来频繁,人数众多,还有很多江西人久恋靖港,在此定居。清朝道光年间,一个姓匡的江西人外出卖秤,游走到了靖港。看到这里街上人多,河里船多,便借地方住下来。此后,他在靖港落籍、开店、发财。消息传到江西,引发了一波江西人来靖港创业的热潮。到清朝末民国初,精明

靖港天主教堂

天主教于1930年前后传入今望城,首先在靖港传播,并建教堂于靖港,隶属长沙教区,由英国修会出资建造。初来靖港传教的何神甫,30多岁,身材魁梧、肥胖。何神甫来靖港后,竭力宣扬天主教以博爱为怀,引人戒恶,劝人向善;扬言天主教的红十字会能保护教徒安全,得到教会的施舍和恩惠。惯于信奉观音、关圣和杨泗将军的靖港及其附近的居民听后为之心动,纷纷改信洋教,信徒与日俱增,至1945年,受洗者50人。1946年,南斯拉夫神甫明文德(音)接替何神甫的教务工作。1948年圣诞节,长沙一主教来靖港讲读圣经,居住在今望城县新康、沱市、乔口、宁乡县双江口、湘阴县茶壶潭、樟树港等地的善男信女闻风而至,从新庙(紫云宫)台子到教堂门口都是跪接的信教者,约500余人。

临水戏台旧址

临水戏台旧址位于靖港镇保健街99号,南临小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年宁乡八埠公建”,花岗石结构,长16米,宽4.7米。戏台东、西、南三方均有花岗石护栏,共有方形栏柱11根,栏柱柱头除转角处为兽形外,其余为南瓜形,栏柱尺寸:宽0.23米,高0.87米柱头尺寸:兽形柱头高33厘米,南瓜形柱头6瓣高8厘米;栏柱之间以花岗石板相连,石板临江面皆阳刻有花、鸟、兽等各种图案。花岗石板尺寸为:长1.2米,宽0.43米,厚0.145米。保健街戏台北侧为“宁邑杨泗庙”,戏台原与庙相连,临水而建,看戏者均坐于船上,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为长沙仅见。“宁邑杨泗庙”既是一座供水运工人祭拜、祈求平安的寺庙,同时又是当时宁邑从事水运船主聚会的一个场所,该庙虽多次改作他

湖南望江楼制鞋厂(靖港布鞋)

在靖港古镇里面,镇上的唯一的老鞋厂,很难得还能保留下来原来朴素的传统,这里曾经辉煌过。靖港制鞋有着悠久的历史,明清时期便有制鞋行业,但都是家庭妇女所做的手工布鞋,自产自用,只有少量出售。直到民国27年,靖港才出现了私人老板合伙开设的一家名为“新美丽”的鞋厂,并开始用缝纫机加工鞋面,机制烤底,面料有毛绒尼、经线尼两种。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有了上规模的靖港制鞋厂,制鞋使用半机械化,后继续进行设备更新,到1980年,首批“望江楼”牌塑底缎面绣花鞋面市,并进入法国市场,成了-俏货。而机绱男橡筋布鞋则荣获省优质产品证书。至1981年,厂房面积扩大到2179平方米,年产“望江楼”布鞋达70万双。曾在靖港开展过地下工作的王首道将军还亲笔题

靖港古镇江南民俗文物馆

江南民俗文物馆,由花轿馆、千尊古神殿、珍藏馆三个小馆组成。馆藏以明清民俗文物为主,可上溯至五代唐朝,总计上万件。民俗文物多为古代百姓喜庆、祭祀等大型活动中的常见物品,花轿、面具、佛像、各类珍稀文物,勾勒出一幅幅鲜活的先民生活场景,集中反应出当地独具特色的民间风俗。千尊古神殿,古神殿里陈列了36尊非常古老的石神像和很多小神像,在其他庙宇看到的都是金光闪闪的菩萨,一般都是用木头、泥巴等做成的,再涂以金铜粉,而我们古神殿里所陈列的都是上百上千年的老石像了,具有原生态美,所谓:“姜是老的辣,参是老的补,妖是老的精,那么神就是老的灵了”。诚信拜谒,心想事成。花轿馆及珍藏馆,陈列着宋朝皇帝赵构赐给礼部尚书邓三凤的生日礼物,有900多年的历史了,

靖港秤店

处在靖港古镇中段的一个店铺。里面大大小小的秤都有,而且好多人,这些可以用来卖给游客当纪念当时价格也不菲哦,但是可以去看看一个老爷爷在哪里看着秤伟需要的游客提供方便。景点位置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北75米用时参考半天交通位于靖港古镇内。门票免费开放时间夏8:00—17:30;春、秋、冬:9:00—17:00

靖港当铺巷

靖港古镇里的一条小巷子,复古而简明,外面拍照不错,里面红瓦砖也特别有感觉。靖港古镇当铺巷是长沙的老巷子了,比较小。当铺巷在小西门,这里开设当铺多家,高墙上多处可见斗大的“当”字,故得名。景点位置近郊望城县靖港镇用时参考1-2小时门票免费开放时间8:00-18:00

靖港观音寺

观音寺位于靖港庙湾,今保粮前街街头,始建于清雍正六年(1728)。山门巍立,寺院宏伟,红墙碧瓦,翘檐如飞。始建时,由信士侯钧隆等人协助僧人募款修造,以后经高僧率弟子善根、善印、善成筹资扩建后殿。由于历史的变迁,寺院大部分建筑曾经被毁,仅留大雄宝殿。1986年,当地热心信士共同发起,请回僧尼善根法师及弟子信泉众等致力复兴,逐步修复老庙。1997年,县宗教主管部门聘请释宗云法师任住持,改老庙为观音寺,并逐步进行扩建,于2003年农历六月初六奠基,仅用10个月时间,扩建了山门、斋堂、念佛堂、僧房、法物流通处。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为原有面积的2倍。竣工后,于2004年农历四月初四文殊菩萨圣诞日,举行了爱国念佛祈福法会,有省内外信众100

宁乡会馆

宁乡会馆又名八元堂、八音堂,坐落在古镇保健街。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由宁邑八埠捐建,作为当时宁乡船坞工作人员驻扎办公之场所。会馆是明清建筑艺术一个难得的标本,内有20多平方米的木楼戏台,台前为露天大厅,可容数百人--。宁乡会馆为靖港昔日的民间戏剧艺术发展作出过卓越贡献。清末民初活跃在长沙湘剧舞台上的著名演员易益春、著名湘剧生行演员杨福鹏等都曾在宁乡会馆的戏台演出过。如今的宁乡会馆内辟有老照片博物馆,陈列靖港每个时代的老照片。戏楼上演的升平歌舞则再现古镇昔日的炫目繁华。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