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同治版《竹溪县志》载:明代以社、里为基层行政单位,在明成化年(成化十三年(1477年))后为竹溪社,清沿袭明制,清朝晚年,因战乱而改制,士人皆踞险结寨而居,为竹溪社西乡,中华人民共和国初,县下设区为西四区,1934年,实行保甲制度,为白敖保,1941年撤区设乡镇为白敖乡,1947年乡镇合并,为中和乡。
1949年5月竹溪解放后属一区,后称中锋区,1958年改称红色卫星人民公社,1960年复称中锋区。
1975年分设为花轿、中锋两个公社。
蒋家堰镇由中锋区分置而建立。
1984年6月将原中锋公社的左溪边、三合片的黄土岭大队划出,组建蒋家堰镇筹委会,同年12月正式成立蒋家堰人民政府,辖9个大队,82个生产队。
1987年9月又将中锋区的佛台、河口、黑龙村划归蒋家堰管辖。
1998年全镇辖5个管理区、32个村委会、192个村民小组。
2002年6月撤销管理区。
2005年全镇辖31个村和一个茶厂。
蒋家堰镇名沿用至今。
竹溪碗糕色泽雪白、口感软糯、味甜而不腻,据说有保胃健肠之功效。碗糕是竹溪县历史悠久的一种民间风味小吃,据考证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从明朝年间开始,竹溪人入川挑盐,下武昌贩布或外出求学,在临行前都要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