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湖北省 > 天门市 > 干驿镇 > 古晴滩社区

湖北省天门市干驿镇古晴滩社区历史沿革

明代,官府为便于行政管理,将干镇驿以正街(今晴滩街)为主干,南北向划分成八段,由西向东依次为武圣街、油榨街、太平街、天泰街、财神街、黄陂街、万寿街、馆驿街。

清代,因文明关(东门)外,从馆驿至文昌阁,人户集聚,店铺日多,增设一条文明街。

民国初年,干镇驿属干驿区干团。

民国二十年推行保甲制,镇区依“十家一甲,十甲一保”的规定,由西向东编为59、60、61、62、63、64六个保(其中,64保为当时属干镇驿的胡家湾、小河),隶属干驿联保办事处。

1943年至1945年,镇区被调整合并为新1保、新2保、新3保,小河、胡家湾编为新4保,隶属日伪二河区河北乡联保处。

抗战胜利后,保的范围再次扩大,由西向东,编为干驿乡第1、第2两个大保。

小河编入第3保。

1949年后,废除保甲制,实行区、乡(镇)、村(街)制,干镇驿成为乡级镇,初设3个街道,按1、2、3排列。

1951年干驿镇升为县辖镇,将序号街改为生产街、建设街、民主街。

1953年土改复查后,将民主街的胡家湾与小河划入运河乡,将镇上的3个街调整为2个街。

以魏家巷为界,西为生产街,东为建设街。

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中,镇上居民按“农归农、商归商,一只脚不踏两只船”的要求,重新排列组合;坚持务农的,进入“高湖农业生产合作社”;务工经商者,则由生产、建设两个街道居民委员会管理。

1984年2月,干驿镇再次成为县辖镇,原社辖干驿镇改为街道办事处,原生产街居委会改为古晴滩居民委员会。

1987年10月,撤区并乡时,干驿镇街道办事处改为古晴滩居民委员会。

2003年,古晴滩居委会易名为古晴滩社区居民委员会。

2014年,随着镇区范围扩大与人口的增多,经上级批准,新设文昌阁社区居委会。

古晴滩社区居委会被一分为二,管辖范围缩小。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