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年间(1875-1908),湖南常德、四川云阳向、周姓人家因当地自然灾害,先后迁居此地,属施州崇宁里四甲。
民国初袭里甲制,民国十六年(1927)属恩施县第二区保水联保第一、二、三、四、五、六保;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第二东乡区(新塘)保水乡第一、二、三、四、五、六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属保水乡第一、二、三、四、五、六保。
1950年为保水乡,属新塘区;1953年为保水乡,属四区(新塘)。
1958年为保水管理区,属新塘人民公社;1961年改为保水人民公社,属新塘区,下辖高潮、东方、红花、金星、龙潭、友爱、健康7个生产大队;1968年为保水公社革命委员会,属新塘区革命委员会,下辖高潮、东方、红花、金星、龙潭、友爱、健康7个生产大队;1975年为保水管理区,属新塘公社,下辖高潮、东方、红花、金星、龙潭、友爱、健康、联合8个生产大队;1981年为保水管理区,属新塘公社,下辖保水、衙门、麻柳、农科、红花、小古龙、杉木辽、三角桩8个生产大队。
1984年为保水乡,属新塘区,下辖保水村、衙门村、麻柳村、红花淌、小古龙、杉木辽、三角桩7个村。
1997年为保水管理区,属新塘乡,下辖保水村、衙门村、麻柳村、红花淌村、小古龙村、农科村、杉木辽村、三角桩村8个村。
2002年撤管理区设大村将衙门、麻柳、红花淌、小古龙、杉木辽、三角桩6个村合并为保水溪村,下辖芭蕉岩、衙门、飞泉、村坊、朱砂坡、唐家坪、白岩、三角桩、阳和淌、磨场沟、杉木辽、大坪、小古龙、横栏溪、巴漏雨、后槽等16个村民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