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十三年属于安宁乡。
民国三十四年,分属渔鸭乡和枝龙乡,共辖18保。
1950年为长阳县第6区,下辖渔鸭乡、傅红乡、枝龙乡,共28个行政村。
1951年1月,长阳县将第六区划分为长阳县第六区(渔峡口)和第八区(枝柘坪),第六区辖22个行政村,第八区辖18个行政村。
1951年8月,长阳县将第六区(渔峡口)改为长阳县第十区,原八区改为十区,共辖两个区44个村。
1953年5月28日,将原长阳县第十区、第十三区(渔峡口)改为长阳县第十、十一、十二区,辖41个乡。
1956年4月,将原渔峡口、傅家堰、枝柘坪合并成长阳县渔清雍正十三年属于安宁乡。
民国三十四年,分属渔鸭乡和枝龙乡,共辖18保。
1950年为长阳县第6区,下辖渔鸭乡、傅红乡、枝龙乡,共28个行政村。
1951年1月,长阳县将第六区划分为长阳县第六区(渔峡口)和第八区(枝柘坪),第六区辖22个行政村,第八区辖18个行政村。
1951年8月,长阳县将第六区(渔峡口)改为长阳县第十区,原八区改为十区,共辖两个区44个村。
1953年5月28日,将原长阳县第十区、第十三区(渔峡口)改为长阳县第十、十一、十二区,辖41个乡。
1956年4月,将原渔峡口、傅家堰、枝柘坪合并成长阳县渔峡口区,辖11个乡。
1957年3月和1958年7月将所辖的红渔坪、星岩坪两乡划归五峰县管辖,至此,渔峡口区辖9个乡。
1958年8月,撤销原区、乡建制,成立人民公社,原渔峡口区改为渔峡口人民公社,并将所辖的九里坪、大龙坪、傅家堰三乡划出组建九里坪人民公社,渔峡口人民公社仅下辖6个大队即渔鸭、双龙、桥坪、高龙、枝柘坪和小龙坪(原乡改称大队)。
1958年12月,将全县12个人民公社改划为7个人民公社,将70个大队改为70个管理区,据此,九里坪人民公社又并入渔峡口人民公社,下辖11个管理区。
1961年4月,恢复区建制,改渔峡口人民公社分设为渔峡口区、傅家堰区(辖傅家堰、九里坪、大龙坪),辖原6个管理区改为6个人民公社、39个生产大队、295个生产队。
1975年11月,撤区建社,建立“渔峡口公社革命委员会”;1984年2月,设区建乡,原管理区建乡(镇),将原渔峡口公社改设渔峡口区,辖5个乡1镇(渔峡口镇);1985年12月,渔峡口镇升为区级镇,辖4个乡,1个乡集镇(枝柘坪)和区镇郊区(原渔峡口镇)。
1987年9月,撤区并乡,将原1个区(镇)6个乡(镇)撤并成2个乡镇(渔峡口镇、枝柘坪乡),渔峡口镇下设4个办事处。
2001年1月6日,原渔峡口镇和枝柘坪乡合并为渔峡口镇。
2002年渔峡口镇合村并组,下辖16个行政村,105个村民小组至今。
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火烧坪乡、贺家坪镇、榔坪镇、资丘镇、渔峡口镇、鸭子口乡、都镇湾镇7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日前,“火烧坪包儿菜”顺利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的专家评审,成为湖北省长阳县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