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河南省 > 郑州市 > 荥阳市 > 高村乡

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高村乡文化旅游景点

河阴石榴风景区

河阴石榴风景区位于荥阳市高村乡北部邙岭,景区核心位于刘沟村。刘沟村因河阴石榴种植而成名。刘沟村拥有2000多年的河阴石榴种植历史,是河阴石榴原产地和河阴石榴中心产地。双节期间,正值河阴石榴成熟丰收的时节,市民们可前去采摘品尝。河阴石榴在盛唐时被封为朝廷之贡品,遂成为应节佳果和吉祥的象征,有了“宫廷贡品、历史名产、中州名果”之美誉。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里,把河阴石榴列为美食。“河阴石榴砀山梨,荥阳柿子甜如蜜”的俗语,在民间更是广为传诵。地址:郑州市荥阳市高村乡刘沟村

官庄遗址

官庄遗址位于荥阳市高村乡官庄村西部。遗址北依连霍高速公路,东部及东南部部分叠压于现代村庄下,南越南水北调干渠,西邻荥阳至北邙的公路,官庄至大张之间的乡村公路自遗址的中部东西向穿过。整个遗址东西长约1300米,南北宽约1000米,总面积超过130万平方米。为了进一步探明官庄遗址的布局及文化内涵,并配合郑州大学考古专业本科生实习,经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自2011年6月开始,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与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官庄遗址进行了系统的钻探和发掘工作。2011—2012年度的勘探和发掘工作表明,官庄遗址是一处两周时期的大型环壕聚落,由先期发现的、平面略成长方形的外壕和新发现并确认的“吕”字形内壕围合而成。内壕沟内发现大量夯土

高村西司马遗址

西司马遗址位于荥阳市高村乡司马行政村西司马自然村北,面积约800000平方米。2005年发现并进行发掘,是以夏代村落遗址和商周墓地为主要文化内涵的遗址。遗址文化层厚2~3米,所见遗迹主要为灰坑,墓地中除少量为战国墓外,多为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墓葬。这些墓葬已清理发掘80多座,均为竖穴土坑墓,排列有序,多经夯打,部分有二层台或腰坑,随葬品以陶器、海贝为主,个别有铜器和蚌器,墓主人多为平民。西司马遗址晚商至西周早期墓地的发现与发掘,为研究夏代特别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的历史文化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第四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沟遗址

刘沟遗址位于荥阳市高村乡刘沟行政村北1000米黄河南岸的广武山山顶台地上,由南北走向排列的3处台地组成,在3处台地地表均可采集到陶片,在其崖壁上也有文化层和灰坑分布,文化层厚0.5—1.2米,内含陶片及红烧土颗粒,灰坑深1—2米(边沿不清晰)。中部彦章寨西侧崖壁上可见有厚达0.4米左右的夯土层,可辨器形有瓮、罐、环及豆等,纹饰有彩陶及篮纹和绳纹等,以龙山文化遗存为主兼有仰韶和战国文化遗存。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氏家庙

秦氏家庙位于荥阳市高村乡油坊村东,坐北向南的两进四合院建筑,共有房屋7所,均为砖木结构,硬山式建筑,前院均为一层,后院正楼三层,两厢楼均二层,由秦恭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创建,后改为本村家庙到1950年在民国年间,曾做过完全小学、棉花、食品加工厂等。20世纪90年代有恢复为秦氏家庙。该院落布局有序,结构完整,规模较大,保存较好,是现存古建筑中较有特色和重要的一处宅院。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荥阳西张村遗址

西张村遗址位于荥阳市高村乡张村行政村西张村自然村北的多级台地上,遗址南北宽约400米,东西长约550米,面积约220000平方米,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在遗址中部及西南部崖壁上均发现多处灰坑,采集的标本以泥质灰陶为主,泥质红陶也占一定比例,纹饰有绳纹、附加堆纹、方格纹、弦纹等,可辨器形有鬲、罐、盆等,初步断定为新石器时代至商代文化遗存。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池沟寨遗址

池沟寨遗址位于荥阳市高村乡北马沟行政村北400米,遗址为一突出的山间台地上,分作南、北两部分,且北高南低,南大北小,文化遗存最丰富的南部台地,周边尚存晚期寨墙数段,东西南三侧崖壁上分布有陶窑、灰坑和文化层,其中灰坑最深者达4米,文化层一般厚2—3米,包含物丰富,有陶片、碎骨、红烧土块和蚌壳,可辨器形有罐、瓮、双腹盆等。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油坊地下联络站旧址

中共油坊地下联络站旧址位于荥阳市高村乡油坊行政村西部,坐北向南,楼房三所,砖木结构硬山式建筑,20世纪20年代为秦和尚所有,30年代卖于天主教会,期间曾办过教会私塾学校,1944年秋至1945年春,中共在此建立地下联络站,以加强嵩山抗日军分区与太行山革命根据地的联系,80年代,重新恢复天主教会至今。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骨头峪遗址

大骨头峪遗址位于荥阳市高村乡,年代为商,类别为古遗址。2023年10月,大骨头峪遗址被公布为第三批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