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郏县 > 冢头镇

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冢头镇文化旅游景点

纪信冢

纪信冢在蓝河之滨,还葬着代君而死的汉朝大将纪信。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04年,在楚汉战争中,纪信为掩护刘邦荥阳脱险,假扮刘邦,被项羽火焚。纪信被烧死后,埋葬在荥阳城西孝义堡。荥阳至今还保存有完整的纪信将军墓。如今,在蓝水河畔的柿园村,还能听到关于古战场的许多故事。由于纪信是代主而死,因此受到历朝历代统治阶级的极力推崇。纪信死后,被刘邦追谥为“忠右”(后世人称忠烈侯),宋封“忠(祐)安汉公”,元封“辅德显忠康济王”,明封“忠烈侯”。纪信冢也即纪信墓,位于冢头镇纪北村,南临许洛古道,北靠黄阜岗,冢高12米,南北、东西各21米,周长65米,占地380平方米。《汉书》记载:“纪信,汉人也。”纪信出身贫寒,性格耿直。公元前207年,纪信加入刘邦

李渡口村传统民居

李渡口村传统民居位于平顶山市郏县冢头镇西北,是十三个村筑起来的寨,李渡口现存历史建筑四合院(局部)20座,有建筑60余间,主要位于中心街两侧,中心街东西长约230米,街道两侧排列着众多大小商号建筑(大多已毁),部分保存完好,现多作为民宅使用。寨内明清建筑连片成群,建筑格局以四合院为主,以两进和三进院落形式居多,前有门楼,中有过厅,后有堂楼,有东西配房(楼)。红石基础,砖木结构,五脊六兽,上棚小灰瓦覆顶。古楼、古房、古窗,保存完好。沿街两侧为一层商业建筑,或是底层是商铺的二层建筑,这些建筑结构严谨,气势恢宏,石刻、木刻、砖刻工艺精巧,具有较高的建筑史学价值和艺术价值,集中反映出明清时期豫北民居的建筑风格和工艺水平,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

冢头大王庙

冢头大王庙位于平顶山市郏县冢头镇南寨门外,清代建筑,座北面南,现存东、西大殿并排各三间,东、西大殿屋面相连,东大殿檐下两根柱子,柱子之间有横枋,梁头设有斗拱,屋内前后有四根立柱,檩与牵杆之间均有一组木雕,上棚灰瓦,五脊六兽;西大殿与同东大殿相同,大殿梁、檩、横枋上都有彩绘,两殿之间有通往后院的一米宽便道。大殿前是抱厦,东西各三间,主体完好,上棚被翻修,门窗被改建,曾经做学校。抱厦前有东厢房六间,西厢房三间,砖混结构,小灰瓦覆顶。迎面有戏楼两层三间,座南面北,保存完好。西大殿西侧还有民国建筑三间。东厢房室内墙壁上有三块清代石碑,其中一块是重修大殿及庙门碑记,落款是大清乾隆拾玖年岁次甲戌季秋立石。该庙大殿气势宏伟,内有多幅壁画,东、西大

薄姬冢

薄姬冢也即薄姬墓,在冢头镇北隅穿镇而过的蓝河之滨。墓高约11米,占地1080平方米。1957年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据《郏县志》记载:“汉薄后,郏人。”她原是秦时魏王豹的家眷,公元前204年,纪信生擒魏王豹后,薄姬进入刘邦王宫,做了一名织女,后又擢升为宫娥,进而得到刘邦的宠爱,生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刘恒即位后,薄姬成为皇太后。

刘楼观音寺

刘楼观音寺位于平顶山市郏县长桥镇六楼村,清代建筑,坐北面南。现有明公祠三间,前檐明柱两根,红石柱础,青砖灰瓦,五脊六兽,脊饰龙云花卉图案;关爷殿三间,砖石结构;鲁祖殿三间,砖石结构,山墙为红石砌成;火神殿一间,砖石结构,红石“钱”形窗,前墙左窗下镶钟逵火帝庙施财碑记一块,康熙三十七年。佛爷殿三间,面阔三间,进深七檀,室内两根明柱,三梁起架,黄绿琉璃瓦覆顶,五脊六兽,脊饰莲花图案;佛爷殿后是观音殿一间。该寺建于清代,历经民国使用至今。建筑对研究清代古建风格及雕刻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2016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