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河南省 > 郑州市 > 登封市 > 大金店镇

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大金店镇文化旅游景点

登封县第一次党代会旧址

登封县第一次党代会旧址位于登封市大金店镇袁桥村,原为民国区长袁强斋家,现为顾景贵住宅,上房坐北面南,东与袁进兰宅院近邻,南为顾颜明住宅,北为袁桥村街东西路,西为袁布袋宅院。1938年,登封县地下党组织已发展到相当大的力量,在对敌斗争和组织建设、宣传活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登封县根据当时的形势需要,结合工作进展情况,按照上级党委决定,将偃师、巩县、登封中心县委,改建为各县县委。2月前后,县地下党委便以读书座谈会为掩护,在这里召开了第一次代表会议。当天参加人员有陈耳东(三县特委)、李太兴(李仲敏)、袁玉然、伊保民、王实甫、王高印、郭渊博、李春如、王甲科等二十余人。会议上三县特委陈耳东传达了上级指示精神,并说明三县特委转建县委的重大意义和

登封清微宫

清微宫位于登封市大金店镇三王村,少室山南麓的清微岩下,原为唐代谏议大夫李渤隐居读书处,号称李渤宅。北依少室山清微岩,为九峰环抱,南临少阳河,东为黄沙岭,西为金牛岭,与少室山清凉峰相望。元至正年间,将李渤宅改为清微观,明嘉靖四十年重修,清代重修,宫内现存清代重修后的玉皇殿、民国年间修建的东西配房及近现代修建的山门共20多间,院落占地面积1970平方米。清微宫是嵩山地区历史悠久的儒、道教活动场所,历史上李渤曾同弟弟李渉一同在白鹿洞栖贤寺隐居读书,后来不远千里迁徙到风水宝地的少室山清微岩下建宅隐居读书,对研究唐代时期嵩山地区的儒家文化及后来的道教文化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崔氏石坊及碑刻

崔氏石坊及碑刻位于登封市大金店镇文村西头北侧崔氏坟茔内。石坊刻立于明代中期,为三间四柱形,通高2.88米,宽4.50米,坐北面南,坊顶用横枋盖顶,浮雕有花草图案,横枋下置阑额,阳刻隶书“崔公先茔”,额左刻有“赐进士巡抚都御史崔景荣”,右刻有“赐进士湖广兵备副使嵩阳崔应科立”楷书。中柱阳面刻有:“开垣肇迹祖宗功德流泽远,中岳发祥昭穆甲科荫后长”对联。右侧刻“仲子冲壁书”,柱顶雕石狮,坊柱南北有雕花护脚石。石坊小巧别致,雕工精细。坟茔内立有“明湖广兵备副使登吾崔公神道”碑,该石坊及碑对研究明代石刻艺术及崔氏家族的历史沿革有重要的价值。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负黍城

负黍城位于登封市大金店镇南城子村周围、颍河南岸的台地上,东有安庙河,西邻段村河,南依青红岭,南高北低,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易守难攻。据《竹书纪年》载:“周安王五十七年,韩伐郑,占领阳城及负黍”。《史记﹒秦本纪》载:“秦昭王五十一年,将军摎攻韩,取阳城、负黍。”由以上文献记载可知,负黍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是郑韩两国的西部边防重镇。负黍城东西宽约400米,南北长约800余米,面积30余万平方米,南城墙位于铁炉沟村北,夯层厚6~8厘米;城内文化层厚1~5米,出土有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陶、铁器等。该城对研究春秋战国的历史具有一定价值。第一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梅村遗址

梅村遗址位于登封市大金店镇梅村西南、太后庙河西岸的二级台地上,遗址西北高,东南低,东西宽约150米,南北长约180米,占地约近3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度1.5~3米,采集有红陶和灰陶,纹饰有绳纹,另有素面等。据陶质及纹饰判断,该地是一处战国文化遗址,对研究战国时期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具有一定价值。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袁桥遗址

袁桥遗址位于登封市大金店镇,年代为新石器时代,类别为古遗址。2023年10月,袁桥遗址被公布为第三批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