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黑龙江 > 哈尔滨市 > 五常市 > 营城子满族乡 > 新光村

黑龙江哈尔滨市五常市营城子满族乡新光村概况

新光村[Xīnɡuānɡcūn]位于营城子满族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南3公里处。东与红旗村为邻,西与靠河村相连,南与第三良种场接壤,北与计家村交界。东经127°34′07″;北纬45°176′25″。现有484户,户籍人口1 949人,居住分散。耕地面积为7 145亩,其中水田6 808亩。

1946年称为红光村,1958年为新光大队,1984年改为新光村。村民委员会设在三号屯。2001年村级行政区划调整,村委会迁到四号屯。该村为全乡唯一的朝鲜族村。

辖一号屯、二号屯、苗家岗子屯、三号屯、四号屯、五号屯6个自然屯,面积为6.84平方公里,聚落呈矩形分布。

四号屯

四号屯[Sìhàotún]为新光村村委会所在地。东面与农场屯相邻,东北是三号屯,南面是拉林河,西北与五号屯相邻。东经126°93′56″;北纬45°16′11″。现有168户,户籍人口659人。耕地2 310亩,全部为水田。

民国33年(1944年),朝鲜国民迁徙到此地开荒种水田,最先有朴姓、赵姓、陈姓、徐姓等五六户迁入此地落户,后来又有韩、郑等其它姓氏到此地落户。在当时有一位比较有名的人,叫张孙珠,他按照从东往西排序,将此屯命名为一号屯。按照一号、二号、三号、四号的顺序定为四号屯。

一号屯

一号屯[Yīhàotún]位于新光村村委会所在地东南4公里处。南面与红旗村张家粉房屯、马青山屯相邻,北面是苗家岗子屯、二号屯。东经127°38′55″;北纬45°15′15″。该屯现有35户,户籍人口130人。现有耕地442亩,全部为水田。

由于战争年代,中国东北地广人稀,到了民国33年(1944年),朝鲜国民迁徙到此地开荒种水田,最先有朴姓、赵姓、陈姓、徐姓等五六户迁入此地落户,后来又有韩、郑等其它姓氏到此地落户。在当时有一位比较有名的人,叫张孙珠,他按照从东往西排序,将此屯命名为一号屯。

二号屯

二号屯[èrhàotún]位于新光村村委会所在地东南3.5公里处。东与苗家岗子屯相邻,东南与一号屯相邻,西北与营城子村营新屯相邻。东经127°37′55″;北纬45°16′16″。该屯现有42户,户籍人口203人。耕地685亩,全部为水田。

由张孙珠按照从东往西排序命名为二号屯。

三号屯

3号屯[Sānhàotún]位于新光村村委会所在地东1公里处。东面是营城子乡政府所在地,南与农场屯相邻,北与计家村郎家屯相邻。东经126°94′83″;北纬45°16′25″。该屯现有115户,户籍人口469人。耕地1 487亩,全部为水田。

民国33年(1944年),从朝鲜及山河屯一带迁来十几户人家,落户于该地开荒种水田,后陆续有朴、李、洪、金姓等户迁来,根据一号、二号的顺序定为三号屯。

五号屯

5号屯[Wǔhàotún]位于新光村村委会所在地西北2公里处。东南与四号屯相邻,偏西是靠河村三合屯,南面与拉林河相望。东经127°33′05″;北纬45°16′15″。该屯现有82户,户籍人口356人。耕地面积1 280亩,全部为水田。

1954年,从国内各省市迁来几户朝鲜族人,后陆续又有十几户迁来此地开荒种水田,有姓崔、姓朴、姓任、姓姜、姓金等户,按一号屯、二号屯的顺序,排到此屯为五号,故取名五号屯。

苗家岗子屯

苗家岗子屯[Miáojiāɡǎnɡzitún]位于新光村村委会所在地东3.8公里处。东面与红旗村刘文屯相邻,西面与二号屯相邻,南面与一号屯相邻。东经127°38′34″;北纬45°16′16″。该屯现有38户,户籍人口132人。耕地面积512亩,全部为水田。

1962年,由牡丹江地区和兴隆一带迁来朝鲜族人六七户,落坐在二号屯东高岗处,开荒种水田,其中有一大户人家姓苗,故称苗家岗子。后来又有郭、黄、金、朴姓等户陆续迁来。​​​​。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