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黑龙江 > 哈尔滨市 > 五常市 > 营城子满族乡 > 靠河村

黑龙江哈尔滨市五常市营城子满族乡靠河村概况

靠河村[Kàohécūn]位于营城子满族乡政府所在地西4公里处。东与计家村相接,西与南土村相邻,南与吉林省榆树市青山乡于浩村隔河相望,北与拉林满族镇镇郊村接壤。东经127°30′13″;北纬45°18′30″。现有789户,户籍人口3 576人,其中满族人口2 600人。耕地面积13 420亩,其中水田8 600亩。

1956年3月,撤销拉林县,并入五常县,在撤区划乡时设置营城子乡,称靠河管理区。1958年秋,成立背荫河人民公社,改名靠河大队。1970年从背荫河公社划出,成立营城子公社。1984年2月,改为营城子乡,靠河大队改为靠河村。村民委员会设在靠河屯。

2001年村级行政区划调整并村后辖三哈、西窑、张家窝堡、赵家窝堡、靠河寨5个自然屯,面积22.5平方公里,聚落呈矩形分布。境内有背(背荫河)多(多欢)公路贯穿东西。

靠河村有古墓遗址一处,即为营城子乡“两城一墓”中提到“一墓”名为靠河寨墓地,现为省级文物保护遗址,该墓地位于靠河村正东约500米处,当地人俗称“石羊地”,地跨靠河、计家两村中间,墓地长150米,宽100米,占地1.5万平方米。墓地向南800米处是拉林河边缘的一处平台,被当地人称作“看花楼”,意为此处不长庄稼,只长野花。“看花楼”位于靠河寨村东南二级台地上。1980年发现石斧和石杵等石器,据考证此处为公元前2500年左右古人的村落遗址(八叉沟原始部落遗址)。

以墓地为基点向南看,可见拉林河水流,向北看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土岗,此墓地按俗语说“前有照、后有靠”,具有龙脉。据考证,此墓为金国大王子完颜宗翰即粘翰陵寝,经过了几百年来的时势变迁,已没有了古墓的模样,都变成了耕地。后人在耕种时发现过残缺的石人、石羊、石虎,而数石羊最为完整,故此地块称为“石羊地”。

靠河寨屯

靠河寨屯[Kàohézhàitún]位于营城子满族乡政府所在地西4公里处,是靠河村村委会所在地。东面是计家村的计家屯,南面与本村三哈屯相邻,北面与古榆村相邻。东经127°30′13″;北纬45°18′30″。现有217户,户籍人口1 000人。耕地面积3 398亩,其中水田1 248亩。

清•乾隆九年(1744年),北京京旗人先移民到拉林南老营暂住,后移民中有关,赵等家族到此处安营扎寨,开荒种地,在此处建立正蓝旗头屯。按照移民的姓氏俗称为“三关六赵遍地刘”,现九世前计姓老祖宗永福的儿子叫景保、萨因保,还有姓曹、姓李、姓石、姓佛等户来此屯垦戍边、开荒种地。因此地南靠拉林河,故取名靠河寨。

三哈屯

三哈屯[Sānhātún]位于村委会西南1公里处。东南与新光村一号屯相邻,西与西窑屯相邻,东北与靠河寨屯相邻。东经127°29′13″;北纬45°17′29″。现有293户,户籍人口1 318人,其中满族人口950人。耕地4 752亩,其中水田3 250亩。

清•乾隆九年(1744年),从京城移民的京旗人中有姓吴、姓那和姓张等几户人家到此安营扎寨,后陆续又迁入多户,垦荒立屯。据了解,金朝时期,完颜宗翰的父亲叫完颜撒在涞流河流域居住,金朝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来此地围猎,看望完颜撒,故起名萨哈营子,谐音现称三哈营子。1958年改称新江大队,后改为三哈大队,1984年改为三哈村,2001年撤销三哈村并入靠河村,仍称为三哈屯。

西窑屯

西窑屯[Xīyáotún]位于靠河村村委会所在地西南1.5公里处。东面与三哈屯相邻,西北与张家屯相邻。东经127°28′27″;北纬45°17′21″。现有40户,户籍人口180人,满族人口82人。耕地1 593亩,其中水田1 050亩。

原来是三哈村的一个自然屯,位于三哈村西500米处,清•道光年间从三哈屯迁到此处一户姓吴的建一座砖窑,后来陆续迁入此地十几户,该屯以砖窑命名为西窑屯。随着人口增多,现西窑屯与三哈屯连成一片,通过撤乡并村,并入靠河村。

张家屯

张家屯[Zhānɡjiātún]位于靠河村村委会所在地西3.5公里处。东南与靠河寨屯相邻,西面与南土村南土屯相邻,东北与赵家屯相邻。东经127°26′50″;北纬45°19′21″。现有194户,户籍人口873人,满族人口95人。耕地2 725亩,其中水田2 250亩。

在清•道光年间,由现张氏家族五世前老祖宗张洪海,从山东移民来此开荒种地,搭建窝棚,安营扎寨,人们称之为张家窝堡。后来陆续有人迁入此地,以李姓、张姓、石姓、黄姓为主,因为这四个大户势力大,平时总欺负张洪海,后来此人迁出,剩余四大姓氏家族在此繁衍生息,陆续还有多户人家进屯居住。

赵家屯

赵家屯[Zhàojiātún]位于靠河村村委会所在地西北3公里处。东南与靠河寨屯相邻,西南与张家屯相邻。东经127°28′06″;北纬45°20′34″。共有45户,户籍人口205人,满族人口118人。耕地952亩,其中水田802亩。

清•乾隆九年(1744年),有一户赵姓人家先迁入拉林南老营暂住。后来发现此处土地广阔,荒芜人烟,遂来此开荒种地。逐渐开的地多了就雇了一些人干活,搭建简易窝棚用以居住和生活,起名赵家窝棚。后来垦荒人员逐渐增加,达到六七户以上建房居住,现命名赵家屯。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