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朴村[Zhènɡpǔcūn]位于牛家镇政府所在地西北12.5公里处。南邻政富村,北与双城市周家镇交界,东邻兴山村,西邻二屯村。东经126°42′58″;北纬45°25′02″。现有耕地13 095亩,全部为旱田。共652户,户籍人口2 285人。
民国时期属双城县第七区所辖。伪满洲国时期属双城县仁厚村所辖,马玉屯(山后屯)为仁厚村马玉区。1947年1月1日拉林县民主联合政府成立,政朴村属松江省拉林县第五区(牛家)所辖。1956年农业合作化初期,实行小乡制时为五常县镶黄乡兴凯农业生产合作社、管理区。1958年人民公社时期为五常县牛家人民公社政朴生产大队。1984年实行乡村制时为五常县牛家乡政朴村。辖荀家窝棚屯、华家窝棚屯、赵家窝棚屯、山后屯4个自然屯。
该村的何元伶,曾任牡丹江地委组织部部长。
智亚东,曾任五常县交通局局长、黑龙江省公路局鹤大高速公路管理处副处长、副经理。
荀家窝棚屯
荀家窝棚屯[Xúnjiāwōpenɡtún]位于政朴村村委会所在地东1.5公里处。东邻兴山村倪家窝棚屯,西邻华家屯,西南邻山后屯,东北邻张达屯。现有250户,户籍人口900人,其中满族人口25人。耕地面积5 395亩,全部为旱田。
清•乾隆年间,八家子荀家烧锅迁居此地,在此垦荒种地,初时搭建窝棚居住,故得名荀家窝棚屯。
该屯的何会清,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38291部队政委(师级)驻守湖南省凌零市。
李春青,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空军四部某兵工厂厂长(副团级)。
陈佰勋,曾任黑龙江省土产公司副经理(行政副处级)。
李 路,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后勤部某处主任(正团级)。
华家窝棚屯
华家窝棚屯[Huàjiāwōpenɡtún]位于政朴村村委会所在地西0.8公里处。东邻荀家窝棚,西邻二屯村五屯,东南邻小山后屯,北邻赵家窝棚。东经126°41′54″;北纬45°24′53″。现有125户,户籍人口420人,其中满族人口15人。耕地面积2 400亩,全部为旱田。
此屯建于清•乾隆年间。自北京城迁来的满族贵族在此跑马占荒。后华家从关内来开荒种地。同时也租种满族人的土地。初时,在田间搭建窝棚居住。后来此地居住的人口逐渐增多,便形成屯落,由于是华家最开始在此生活,所以取名华家窝棚屯。
赵家窝棚屯
赵家窝棚屯[Zhàojiāwōpenɡtún]位于政朴村村委会所在地北1.8公里处。东北邻周家镇东辉村马家窝棚,西邻周家镇东辉村吴家窝棚屯,南邻化家窝棚屯,北邻周家镇东辉村三家子屯。东经126°41′30″;北纬45°25′45″。现有162户,户籍人口585人,其中满族人口18人。耕地面积3 100亩,全部为旱田。
据传,在清•乾隆年间,有一姓张的人,从涝林县迁居此地,曾取名涝林张屯。后来,满族人赵海旺迁入,张氏变成赵家佃户,便更名赵家窝棚屯。
山后屯
山后屯[Shānhòutún]位于政朴村村委会所在地南0.8公里处。东邻政富村山根子屯,西南邻头屯村刘乡屯,南邻政富村铁家屯,北邻荀家屯。东经126°42′32.59″;北纬45°24′26″。现有115户,户籍人口380人,其中满族人口12人。耕地面积2 200亩,全部为旱田。
清朝时,此地是前红旗满族人佟压红的占荒地。到了乾隆二十六七年,佟家委派一个“乡约”林某来此居住,故称林乡约屯。大约到了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林家衰败破落,马玉发财得势,又易名马玉屯。因此屯位于团山子北侧,后改称山后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