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富村[Zhènɡfùcūn]位于牛家镇政府所在地北5公里处。东邻镶白村,西邻头屯村,南邻牛家村,北邻政朴村。东经126°42′55″;北纬45°23′27″。耕地面积16 110亩,全部为旱田。共有780户,户籍人口2 710人,其中满族人口695人。
2001年8月村级行政区划调整,政富村与张乡村合并为政富村。辖铁家屯、山根子屯、张乡屯、赵家油坊4个自然屯。
政富、张乡两村,民国时期归双城县第七区,伪满时期属双城县仁厚村、爱良村,解放后为拉林县第五区,1956年实行小乡制,农业合作初期为五常县镶黄乡兴隆管理区,牛家中心乡政治管理区,1958年后,为五常县牛家人民公社政富、张乡两个生产大队。1959年,刘乡大队、政富大队、张乡大队合并为政富大队,大队办公地址设政富大队铁家屯。1962年,政富、刘乡、张乡3个大队重新划开,为牛家人民公社张乡大队、刘乡大队、政富大队。
赵家油坊屯合作化后为镶白乡兴礼管理区,由赵家油坊、王宽窝棚、付家棚铺3个自然屯组成,驻地为赵家油坊屯。1960年,赵家油坊、付家棚铺两个自然屯划入兴富大队,王宽窝棚划入民庆大队。1972年赵家油坊屯又从兴富大队划出并入张乡大队为第四生产队。
清•乾隆七年(1743年),兴隆寺大庙建在团山子南侧山脚下的政富村铁家屯。此寺规模宏大,建造奇特。庙宇砖壁石墀,画栋雕梁,朱户琉瓦,脊突檐翘,寺内神佛俱全,圣杰并立,塑身画壁,惟妙惟肖。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十八、二十八庙会之日,百里之众携带香火、祭品,摩肩接踵,纷至沓来。寺院内外,人声鼎沸、香烟如霭,成为当时四周民众顶礼膜拜与瞻仰游览之胜地。建国后被拆除。
该村的魏世俊,高级工程师,五常市第四届政协副主席,黑龙江省葵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他所撰写的《护肝片中五味子乙素的药层光密度法测定》等10多篇药品检验学术论文,分别在香港《医药纵横》杂志和《黑龙江省医药》杂志上发表。
铁家屯
铁家屯[Tiějiātún]位于牛家镇政府所在地北5公里处,是政富村村委会所在地。东邻张乡屯,西邻刘乡屯,南邻牛家村冮家窝棚屯,北邻山根子屯。东经126°42′55″;北纬45°23′27″。现有303户,户籍人口1 153人,其中满族138人。土地7 993亩,林地350亩,耕地面积 7 643亩,全部为旱田。
据传说,此屯是元太祖铁木真后裔所建,故称铁家屯。始建距今已有6百多年历史。朱洪武推翻元朝建立明朝时对铁氏家族镇压,故铁姓改为徐姓,屯中现多姓徐,已无铁姓。
该屯的王云阁,曾任黑龙江省塔河林业局党委书记(正处级)。
周振东,曾任吉林省舒兰矿务局党校校长(正处级)。
岳俊峰,副教授,行政副厅级干部。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历任政治处干事、科长、处长。
山根子屯
山根子屯[Shānɡēnzitún]位于政富村村委会所在地北1.5公里处。东邻兴富村杨靛池屯,西北邻政朴村山后屯,南邻铁家屯,北邻政朴村荀家屯。东经126°43′25″;北纬45°24′16″。现有36户,户籍人口139人,其中满族3人。土地842亩,其中林地50亩,耕地792亩,全部为旱田。
最早是老马家在此开荒垦田定居。伪满时期日本人实行归村并户,将附近散居的农户聚集到此地,此地便形成屯落,因该屯建在团山子东北角下,故此取名山根子屯。
张乡屯
张乡屯[Zhānɡxiānɡtún]位于政富村村委会所在地东1.5公里处。东邻赵油坊屯,西邻铁家屯,南邻牛家村西陈家岗屯,北邻兴富村杨靛池屯。东经126°44′36″;北纬45°23′29″。现有201户,户籍人口720人,其中满族370人。耕地面积3 800亩,全部为旱田。
清•乾隆年间,张家自山东省来到此地,初时在此开荒种地,后此地人口逐渐增多,形成屯落。因张家家主曾当“乡约”,故称张乡屯。民国时期归双城县第七区,伪满时期属双城县爱良村,新中国成立以后为拉林县第五区,1958年后为五常县牛家人民公社张乡生产大队,2001年和政富村合并为现政富村。
该屯的辛雨田,曾任哈尔滨粮食局储备处处长。
赵家油坊屯
赵家油坊屯[Zhàojiāyóufɑnɡtún]位于政富村村委会所在地东4公里处。东邻镶白村镶白屯,西邻张乡屯,南邻民旗村王宽窝棚屯,北邻兴富村付家棚铺屯。东经126°46′05″;北纬45°23′09″。现有220户,户籍人口708人,其中满族184人。耕地3 347亩,全部为旱田。
清•乾隆十年(1745年)赵氏家族来此垦荒种地,并在此地开油坊,故取名赵家油坊屯。赵家油坊屯合作化后为镶白乡兴礼管理区,1960年划入兴富大队,1972年又从兴富大队划出,划入张乡生产大队,为第三、第四生产小队,2001年村级行政区划调整随张乡屯合并到政富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