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基镇环绕海兴县城,镇区总面积109平方公里。辖34个行政村,总人口2.7万,耕地面积5.7万亩,2009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3260元。镇域经济结构日趋合理,第一、二、三产业比例达到43.5:31.2:25.3。各项经济指标稳步提升,2010年全镇财政收入完成2012万元,固定资产投入完成2.1亿元,社会总产值突破12亿元,完成12.6亿元,经济实力进一步巩固。依托县城建设、新城开发和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进一步加大拆迁拆违力度,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城镇化率为5.16%。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苏基镇党委、政府始终秉持“大发展、快发展”的理念,坚持“产业兴镇,项目立镇,工业强镇”发展战略,努力促进农业丰产丰收和工农业协调发展。特别是在现任党委、政府领导班子的共同努力下,镇域经济突飞猛进:农业呈现出种养加协调发展,工业形成了以餐具、服装、烟花等优势主导产业,招商引资上项目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财政收入历史性跃入全市乡镇综合排位40强行列,居第34位,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负责党和国家政策、法律的贯彻与执行,担负着规划和组织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公益事业的建设,为农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职责。
镇机关设有党政办、社会事务办、财经办、计生办、综治办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以及农业综合、文化广播、计划生育三个服务中心和社会保障事务所等办事机构。
(一)产业布局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全镇形成了以农业为主、工商业并重、工农商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按生产区域来说,全镇农业形成了“南枣,北果,东棉,西菜”区域生产格局。在确保农业丰产丰收的基础上,逐步向工商业转移,工商业从业人员比重逐年增多,产值逐年增加。特别是近几年招商引资步伐的加快,全镇工业发展势头强劲,民营经济所占份额大幅提升,已成为引领全镇经济大发展、快发展的支柱产业。
(二)发展现状
全镇农业以种养殖为主,种植业以小麦、玉米、高粱、蔬菜等粮食及经济作物种植和各种豆类、棉花、油菜、葵花、芝麻等油料作物种植为主,同时,冬小枣、果树及育苗产业发展形势喜人。冬小枣种植遍布全镇各村,种植面积2.7万亩;以张王文村为主导的果树及育苗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该村苹果种植已成为全镇苹果生产经营的“晴雨表”,所育苗木大都用于远近城市道路景观绿化,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养殖业形成了猪、牛、羊、驴、肉蛋鸡以及貂、狐、貉等特种动物规模养殖的良好局面,全镇现有规模养殖户500多户。涌现出西白、张常丰、郑龙洼、许家等多个规模养殖小区和沧州正大饲料、兴海畜牧、盛祥牧业、绿源养殖等多个养殖龙头企业,年存栏猪、牛、羊、驴、肉蛋鸡分别达到2.2万头、1500头、1.5万只、300头和25万只,年存栏貂狐貉2500只,有效地带动了全镇养殖业的加速发展。工业上,形成了餐具、服装、铸钢、建筑等传统产业以及管道、电器、果品加工、果汁饮料等新兴产业,南华果品加工、沧州果汁饮料、森源电器、君德利砼泵管件、聚鑫农机、飞翔塑料制品、昌源管道等项目相继落户我镇,正在加紧建设。个体工商业方面,有效发挥环城、沿路(辛黄、津汕、正港、海崔、海郭)优势,大力发展集市贸易、餐饮服务、个体运输、汽车出租、粮食购销及个体商贩经营,个体工商业户达到1500户以上。
(三)发展规划
根据目前全镇产业布局和发展现状,制定出全镇近期发展规划为:农业上,在加快推进传统产业种植基础上,大力实施结构调整,逐步由低效益农业向冬小枣、果树、育苗、设施蔬菜方向转变;加大政策、资金、信息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养殖业,推进全镇养殖业规模上档升级。加快白庄子农业产业园区建设,郑龙、张丰养殖小区建设,以农业园区建设为龙头,带动我镇农业产业机构上档升级。工业上,在抓好以餐具、铸钢、服装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同时,依托县城工业园区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全力抓好果品深加工、果汁生产及管道、电器等新上工业的生产、管理及经营,推进上述工业尽快投产达效。新民居建设上,优先发展马厂、张王文、王丰等县城周边村的新民居建设,形成示范效应,以点带面,带动全镇中心村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