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属牂牁。
唐、宋属功州地。
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属四川行省六广等处蛮夷长管司。
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属湖广行省六广等处蛮夷长。
明洪武五年(1372年),裁六广等处夷蛮长官司,乡境为水西管辖的于的则溪底飞(六户)地,由贵州宣慰使霭翠亲领。
明崇祯三年(1630年),属敷勇卫濯灵守御千户所。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裁敷勇卫置修文县,乡境属信顺里三甲。
民国初年,沿袭清制。
民国四年(1915年),分属修文县中北一区四、五、六保。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北一区更名第六区,分属第六区高枧、老鸹、岩脚3乡。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分属第五区的仁义联保和德政联呆。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推行新县制,撤区和联保改置乡镇,乡境属德政乡。
解放后,乡境属六广区德政乡。
1952年4月,从德政乡析出红岩、大寨、大石、大地、天桥、回水、沙坝等建立红岩乡,属六广区。
1953年2月,为缩小乡的规模,从红岩乡析出回水、天桥、沙坝、岩弯一片建立德新乡(回水),乡政府驻地下寨;同年5月,由德政乡析出高枧、水井弯、丁家湾和六广乡析出的朱家坝一片建立高枧乡,属六广区。
1956年8月,撤销德新乡(回水)。
分别并入德政、红岩2乡。
岩弯一片归德政乡,其余的全部划归红岩乡。
1958年9月,区、乡改公社。
六广区分为红旗(六广)和红星(六桶)2公社,乡境属分属红旗公社的红岩和德政2管理区。
1959年5月,扩大公社规模,缩小管区,红岩管区析为红岩、回水2管理区,德政管区析出部分地建高枧管理区。
1961年6月,恢复区的建制,管区改公社,六广公社改六广区,原高枧、德政、红岩、回水4管区改置为德政、大石2公社。
1984年5月,大石乡改大石布依族民族乡。
1991年11月,撤区并乡,大石、回水2乡合并为新大石布依族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