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广东省 > 梅州市 > 梅县区 > 松口镇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概况

松口镇地处梅县东北部,在梅江下游,是个依山傍水的小盆地。自松口、松东、松南三镇合并后,成为梅县第一大镇。全镇共有41个村委会和5个居委会,总人口6.9万多人,面积328.6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方便,梅坎铁路、省道S223线、S332线及梅县白渡至大埔三河坝国防公路贯穿该镇,是周边乡镇商贸的重要集散地。

松口镇曾是广东内河港第二大港口,经千年孕育,具有丰富的客家人文资源,享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山歌之乡的美誉。近年来,松口镇围绕“建设新区,整治老区,塑造松口新形象”的目标要求,加快发展步伐,规划将镇政府、松口人民医院、公安、法庭、地税、国土、交管等部门新建于寺坑新开发区,并加大老区整治力度,着手整治中山路、老爱群楼和法政路等,城镇化建设已初具雏形。

松口镇积极优化环境,提供优质服务,筑巢引凤,以情招商,吸引一大批企业家投资置业,招商引资取得可喜成效,成功引进了八家企业:有梅县威彪织带厂、梅州市-南药种植有限公司、深圳天地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喜多多超市联锁有限公司、梅县松东兆鑫综合精选厂、香港丰盈电子厂、深圳市萃彩田塑料包装有限公司等等,投资总额1.76亿元,目前已建成投产3家,在建4家,意向一家,企业全部投产后可为全镇提供2600多就业机会。

千年古镇松口人文资源丰富,有“百姓杂居”的现象和“松口八景”或“松口十景”之说。有甘露亭、五显宫、王明宫等15个古老宫庙;有建造400年保存完好的元魁塔;有明末遗留下来72个天井、200多间房子的“世德堂”围龙屋;有历经300多年3个人都抱不拢现在还枝繁叶茂的“五月红”荔枝树等等。特别是有孙中山下榻过的“爱春楼”,孙中山作过演讲的松口中学,建造了70多年的中山公园等天然风景区和文物古迹。

松口文化昌盛,人才辈出。松口人崇尚教育,历代人才辈出,是个名符其实的人文秀区。明清两代就出了4位翰林、9位进士、27位举人。如明末在皇宫任侍读学士的李二何、清代经史学字的吴兰修、《光绪嘉应州志》总篡温仲;现代革命诗人的温流、革命贤达谢逸桥、梁密庵、谢良牧等;近百年间英才辈出,遍布海内外,如全国政协常委、香港裕华国货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国春,全国政协委员、丝宝集团董事长梁亮胜等。

松口新民小学、松口中学先后被授予省一级学校,在全省的乡镇中也是不多见的。松口民俗风情更具客家味。当地的民俗风情独具特色。

松口镇名人

李士淳

(1585—1665)李士淳,号二何,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生于梅县松口洋坑祥安围。自幼聪颖过人,十二、三岁能下笔千言,为时人所称羡。十九岁考中秀才,明万历三十七年己酉(1608年)中解元。时朝政

吴兰修

吴兰修,原名诗捷,字石华,梅县松口到车村人。吴兰修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中举后,曾任广东信宜训导,监课粤秀书院。阮元任两广总督时,将广州粤秀山越台故址改建学海堂、聘请博通经史的吴兰修为第一任学长

温仲和

(1848—1904)温仲和,字慕柳,号柳介。是晚清学者、岭东名宿、《光绪嘉应州志》总纂。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温仲和生于梅县松口大塘村。少年就读于私塾,十七岁入嘉应州学,与黄遵宪同窗。清光绪

李光彦

李光彦,字子迪,梅县松口人。自幼聪颖好学,出口成章,下笔能文,清道光一年(1821年)恩科举人,考取教习。留京期间,拟任知县。至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辛丑科参加会试,得中进士,官庶常散馆,授翰林院

丘玖华

丘玖华,字石卿,松口溪南马坊坪人。出自书香之家,父为乐昌教谕,学识渊博,尤精于易经。从其受经者每年达百余人,声誉日隆。玖华在兄弟中排行第九,自幼读书勤奋,聪明过人,熟悉掌故。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

谢逸桥

谢逸桥(1874~1926),原名锡元;谢良牧(1884~1931),原名钧元,字叔野,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他们是同胞兄弟,谢逸桥居长,谢良牧排行第三。祖父谢盖卿和伯父谢梦池(原名春生)都是马来亚

李桐生

李桐生,松口人,马来西亚雪兰莪嘉应会馆创办人之一。生性聪敏,好读书,秉性慈和,侍亲至孝,当为乡里贤达所称许,卒以贫故,不克竟其所学,而引为终生抱憾之事!他虽幼年失学,然少怀大志,眼光远大,认为僻处乡里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