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11年间,罗镜系赵佗南越政权辖地。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隶属端溪县。
东晋永和七年(公元351年),隶属龙乡县;南梁时,隶属泷州。
晋末至南朝为龙乡县地,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至明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归泷水县管辖。
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泷水县升格为罗定州,十六年(公元1588年)设立罗镜所城,并筑了城墙。
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罗定州州判署迁建于罗镜,称为分州城,领罗镜、太平、分界。
民国期间,罗镜归罗定县第三区管辖。
1949年2月,罗定县人民政府在罗镜宣布成立,为县政府机关驻地。
1950年,属罗定县第一区。
1954年8月,一区改称罗镜区。
1958年9月,称罗镜人民公社。
1983年8月,称罗镜区。
1986年11月,称罗镜镇。
2003年10月,新榕并入罗镜镇。
蔡廷锴(1892~1968年),字贤初,广东罗定人。清宣统二年(1910年),到广东新军当兵。民国8年(1919年),在肇军陈铭枢营当排长。民国1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二十八团团长,参加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