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武村古建筑群位于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龙华镇功武村,为清代建筑。建筑群包括五宅、古码头、正街、廖氏宗祠等。现存古民居房屋上千间,院落10余座,其中五宅第和廖氏宗祠的梁架、木雕、灰塑水磨青砖墙体及正街店铺的曲尺柜台,都具有较高的艺术研究价值。2002年7 月17日被公布为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五宅坐北向南,建筑占地面积约9200平方米,以进士第、碉楼为中轴线,东西两侧建民居住宅的广府式建筑格局。沿中轴线上的五进五开间的进士第(俗称官厅),通面阔23.6米,通进深56.3米。头进面阔五开间,红砂岩石墙基,水磨青砖墙面,人字风火山墙,屋顶狮子、博古图案作饰,屋檐下墙壁置砖雕、灰塑。左右为廊通二进,中间为天井。二进名曰:菑畲堂。堂前有四条檐柱,覆盆八角柱础。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十三架用三柱后墙承重,后金柱间有木屏风,堂中悬挂一块木质“菑畲堂”横匾(菑畲,耕耘的意思)。三进为祖堂,中为祭祖厅,厅中有木雕神台,边框以木透雕挂落。左、右置房。四、五进为住宅房屋。四进设有宜休书室。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官厅左右青云小巷口的三栋房屋先后被日本飞机轰炸,后由村民修复。现官厅(进士第)头进明间右侧的檐墙存有当年日本飞机轰炸的裂痕。
官厅后面置一座面阔24米,深11.7米,高4层约20米的碉楼。碉楼东面两侧为锅耳状风火山墙。碉楼,村民又称“女楼”、“红楼”。过去出嫁前的姑娘要在楼里住上一个月方出嫁。
五宅四周筑有角楼、围墙。围墙前低后高,墙体设墩。民居、碉楼在围前半月形的池塘水里倒映成趣,令人遐想。
正街街道路面青砖铺地,左右店铺的建筑格局。由于村外置码头(货运码头、客运码头),正街便是一个生意兴隆的商埠。现存的店铺中,有一间名曰“畅记”的店铺,仍保存旧时的木板店门、曲尺柜台和近店门而砌的“铺踏头”。在“畅记”杂货店中,有两张黄蜡石板凳,石块光滑,好像打过蜡似的。用手摸摸木凳上的黄蜡石,手感到凉爽。据村里的老人说:黄蜡石可治病,生痔疮的人,只要在黄蜡石凳坐些日子(冬季天气寒冷,要在黄蜡石石面上铺一块草垫),病痛就会“无影无踪”。
正街现存有杏春书室、璞轩书室。杏春书室的窗花,古色古香,人见人爱。璞轩书室的屋顶置龙船正脊,木扇门置铜质的门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