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漖街道得名源于有地名东漖。
东漖街位于荔湾区中南部,东至花地大道,南连环翠北路,西至花地河,北至浣花东路,辖内面积4.6平方公里,全街常住人口约5.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为1.78万人,非户籍人口为3.72万人,流动人员1.45万人。其中残疾人584人(含非本街户籍),60岁以上老年人3470人。辖区共有东漖、西塱、芳村花园、康乃馨、芳和花园5个社区居委会以及东漖、西塱、大花园3个经济股份联社。东漖街毗邻芳村客运站,是通往珠三角、粤西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地铁1号线途径辖区,设有西塱总站和坑口站,其中西塱总站为广佛地铁接驳点;1、70、74、812路公交车总站设在辖内,沿途还有多条公交车线路经过。东漖街辖内水秀花香,共建成8个公园及花地河绿化带,绿化面积达18万平方米,辖内花地河岸线长度达4公里。
联系方式
电话:81510451
地址:荔湾区浣花路浣南街4号2、3楼
何香凝(1878~1972),原名谏,又名瑞谏,自号双清楼主,祖籍南海县神安司大通堡(今东漖镇海南村棉村),出生于香港。其父何炳垣是香港一大地产商,支持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
梁佩兰(1629~1705),字芝五,号药亭,又号紫翁,晚年更号郁洲,祖籍南海县西浦乡西浦村(今东漖镇海北村西浦)。清初诗人,与屈大均、陈恭尹合称为“岭南三大家”,又与程可则等6人并称为“岭南七子”。
黄世仲(1872~1912),又名黄小配,黄耀恭之弟,别号“禺山世次郎”,又号“世界一个人”,笔名“黄帝嫡裔”。早年就读于佛山书院,后因家境渐贫,一度在广州谋生。后与其兄同往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地谋生。
李辀(1490~1545),字文舆,号过斋,番禺县崇文社(乡)西塱村(今东漖镇西塱村)人。自幼聪明,10岁能写文章。明正德八年(1513)被推荐乡试,嘉靖二年(1523)中进士,出任福建侯官县知县。当
原基(1880~1958),东漖镇葵蓬村凤溪人,出身农民。民国13年(1924)便投身农-动,翌年被中共广东省党组织任命为农民特派员,在广三铁路沿线一带的农村发展农会、组织农军。民国15年,原基被选为
郭彦汪 (1928—1999),广州市荔湾区(原芳村区)东漖村人。由于家境贫寒,十岁就-辍学,十二岁就只身到香港谋生,先后在粮米店、质押店当童工、杂役。从现实社会生活中深深感觉到掌握文化知识的重要,在
黄耀恭(1871~1942),番禺县崇文社(乡)西塱村(今东漖镇西塱村大桥)人,出生于破落地主家庭,青年时曾在乡间麦村学堂任教。清光绪十七年(1891),他与其弟黄世仲往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谋生。光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