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力村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田园风光,路边都是绿油油的稻田,风吹来稻香,村庄和农田和谐交融,绿色波涛中浮现出一两座或是一片灰色的碉楼或民居,是幅十分安静美好的画面。值得一提的是,有很多以民国时期为背景的电影在这里取景,《让子弹飞》便是其中之一,结合历史上开平的匪患,这部电影简直是为这个小城量身打造一般。永安里为自力村三条方姓自然村之一,即安和里(俗称犁头咀)、合安里(俗称新村)和永安里(俗称黄泥岭)。该村现存15座碉楼,依建筑年代先后为:龙胜楼(1917年)、养闲别墅(1919年)、球安居庐(1920年)、云幻楼(1921年)、居安楼(1922年)、耀光别墅(1923年)、竹林楼(1924年)、振安楼(1924年)、铭石楼(1925年)
立园,位于开平塘口镇北义乡,坐西向东,占地面积约为11013.99平方米。它是塘口镇旅美华侨谢维立先生于二十世纪20年代回来兴建的,历时十年,民国25年(1936年)初步建成的。立园既有中国园林的韵味,又吸收欧美建筑的西洋情调,将其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在中国华侨私人建造的园林中堪称一流,也是中国目前发现较为完整的中西结合的名园。立园的布局,大体可分为三部分:别墅区、大花园区、小花园区。三个区用人工河或围墙分隔,又巧妙地用桥亭或通天回廊将三个区连成一体,使人感到园中有园,景中有景,亭台楼榭,布局幽雅,独具匠心,令人有巧夺天工之感。立园并没有列入“开平碉楼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是一座华侨园林,园内只有一座传统意义上的碉楼——乐天楼,其余均
泮文楼,立园代表别墅之一,与“泮立”别墅齐名。建筑投影面积146平方米,楼高三层半。是园主的亲兄弟谢维文及夫人生活起居的别墅。其结构与命名均与“泮立”楼相似。“泮立”、“泮文”两幢别墅,其楼顶均按中国古代“重檐”式建筑,盖绿色琉璃瓦,巧妙地架空,成了实用的隔热层。室内地面和楼梯皆磨彩色意大利石,而今六十多年,仍然光彩照人,此乃能工巧匠登峰造极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室内墙壁装饰着以中国古代人物故事为题材的大型彩色壁画、浮雕和大型涂金木雕;彩坭浮雕是“刘备三顾草庐”,涂金木雕为“六国大封相”,塑造人物逼真,栩栩如生,且雕刻精湛,构图别出心裁。各层墙边都装置西式壁炉;所有窗户装上防蚊窗纱;天花下悬吊着古式灯饰;每层摆设着工艺精致的酸枝家具
荣桂坊原称“骑龙马”,是解放前开平县塘口区古宅乡的一处地名。这个经历过百年历史沉淀的乡间小村落,是华侨同胞们心系祖国、情牵桑梓的缩影。这里的每一座建筑,都蕴含着一种独特的乡土情怀,凝聚着华侨同胞们恋祖爱乡、落叶归根的赤子之心;这里也曾见证过上世纪60年代的邮电盛典,1964年,国家邮电部和广东省邮电局在荣桂坊举办了5期全省农村邮电支局长企业管理学习班。一时间,中南五省邮电界骨干纷纷汇集此处,荣桂坊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成了人才的摇篮。在这里,您会登上楼高五层的划时代“钻石墅”——“滋庐”眺望周边的稻田和马蹄田,也能从“白楼”体会上世纪民国时期大户人家的兴旺。您会认同,这里的碉楼与村落的确与众不同,一草一木之间没有任何多余的修饰,一切远
自力村隶属开平市塘口镇,东距开平市区12公里,是由安和里(俗称犁头咀)、合安里(俗称新村)和永安里(俗称黄泥岭)三条方姓自然村组成。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犁头咀首先立村。该村民居格局与周围自然环境协调一致,村落布局为零星状。立村之初,该村只有两间民居,周围均是农田,后购田者渐多,又陆续兴建了一些民居。鸦片战争后,人民生活困苦,加上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生产需要大批的劳力,来华招募劳工,开邑地区很多人离乡别井,到国外谋生,自力村人也是这个时期开始旅居海外。以后一个带一个,旅外者众。他们赚了钱,便纷纷回来购田置业,尔后又返回国外,如此循环往复。20世纪20年代间,因土匪猖獗、洪涝频繁等原因,一些华侨、港澳同胞便拿出部分积蓄兴建碉楼和居庐。
立园代表性景色之一,建于跨虹桥之上。晚香亭,宽5米,深4.6米,投影面积22.5平方米,亭高两层,琉璃瓦顶,石米墙身,因桥两侧为东西向,四周种满果树香花,早晚都香飘纷纷,晚清书法家吴道熔先生书“晚香亭”,并将“晚”字书写成既可读“晚”又可读“晓”的字样:旭日东升时为晓香亭,夕阳西下时为晚香亭。意景相融,令人叫绝。门票免费开放时间全天景点位置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立园
铭石楼建于1925年,历时2年,楼高6层,楼底4层朴实无华,第5层富丽堂皇。楼主人方润文早年在美国谋生,开过餐馆,后以“其昌隆”杂货铺发家,成为本地首富,回家乡后兴建铭石楼。铭石楼外形壮观,内部陈设十分豪华,是自力村最漂亮的一座碉楼。用时参考半小时交通在义祠客运站坐“义祠——马冈”的车,到塘口镇下车后可步行前往。景点位置广东省开平市塘口镇自力村
建于1922年,与安庐毗邻而建,为自力村现存15座碉楼之一,依建筑年代先后为:龙胜楼(1917年)、养闲别墅(1919年)、球安居庐(1920年)、云幻楼(1921年)、居安楼(1922年)、耀光别墅(1923年)、竹林楼(1924年)、振安楼(1924年)、铭石楼(1925年)、安庐(1926年)、逸农楼(1929年)、叶生居庐(1930年)、官生居庐(1934年)、澜生居庐(1935年)、湛庐(1948年)。景点位置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塘口镇自力村
黄氏祖居位于金带街54号,占地221平方米,二进式结构,院中左厢房保存一口明代水井,水井栏用红沙岩隽刻而成,经数百年的磨损,已凹凸不平,但保存完好无裂痕。此屋后西南是张屋后门,水井常年不干,井水清澈透凉,现还能饮用。在古民居中保存如此完好明代古井,实属罕见
方氏灯楼坐落在开平市塘口镇塘口墟北面的山坡上,东距开平市区11公里。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由今宅群、强亚两村的方氏家族共同集资兴建,原名“古溪楼”,以方氏家族聚居的古宅地名和原来流经楼旁的小溪命名。该楼高5层18.43米,钢筋混凝土结构,第3层以下为值班人员食宿之处,第4层为挑台敞廊,第5层为西洋式穹窿顶的亭阁,楼内配备值班预警的西方早期发电机、探照灯、枪械等,是典型的更楼。方氏灯楼历史上为古宅乡的方氏民众防备北面马冈一带的土匪袭击起到了积极的预警防卫作用。地址:开平市塘口镇塘口墟北面的山坡自力村时参考:半小时交通:自力村内步行可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