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广东省 > 惠州市 > 惠阳区 > 秋长街道 > 周田村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秋长街道周田村概况

周田村集秋长镇“千秋客家文化,百年红色经典”,侨乡文化于一村,是叶亚来故居、叶挺故居、廖似光故居所在地,革命的村庄,从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到无产阶级革命先后涌现出六位将军,无产阶级革命烈士有四十多位。屹立在周田村的叶挺纪念园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由客家文化、华侨文化、红色文化、自然生态资源构成经典的滨海红色旅游景区。2014年5月,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授予周田村“广东省宜居示范村庄”称号。

历史沿革

清朝前期属秋溪约,称周田村。清朝后期至民国属沙坑乡或周田乡,大革命时期属秋溪乡(惠阳县国民政府仍称它为沙坑乡至1949年),解放初期属秋溪乡,人民公社时期属秋长公社,称周田大队。改革开放后属秋长区秋西乡,称周田村,1988年属秋长镇,称周田管理区,1998年12月改称周田村民委员会。2006年属秋长街道,称周田村民委员会。

叶氏建村

周田村村名是秋长镇沿用历史最悠久的行政村。清朝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惊蛰日,一支原居兴宁合水溪唇村以及黄陂镇叶氏族人六十余人,在叶特茂主持下拜祭告慰先祖后启程南迁归善县,由水路迁徙到达此地,并种下榕树一棵以象征叶氏南迁,叶落生根定居于此。在叶氏到达之前,此地人烟稀少,为了发展叶氏人口,叶特茂叶特盛兄弟将该村定名为“周田”村,取字形字义“向外发展,人口增加”之意。兄弟分家后,叶特茂的一家进入黄竹坜定居,叶特盛的一家留居周田村,其余几户进入官山村定居。在周田村生活十多年后,叶特盛于公元1676年兴建大型客家围屋一座,今称周田老屋,是一座三门九天十八井的四角楼围屋,采用中轴对称布局,并以叶氏“南阳堂”为堂号。

功名成就

周田老屋建成后,特盛后裔人才辈出 ,叶希恒和叶芳公分别在乾隆43年和44年中举,均官授七品。叶芳公长子叶光谋封八品道库大使,三子叶光谟诰赠五品奉直大夫;叶光谟六子叶登霆更是官至五品奉直大夫。三代人的官场亨通使周田叶氏显赫一方,朝廷授予用来彰显荣耀的功名碑就树立在大屋两侧,成为周田老屋的光荣标志。

叶特盛玄孙叶成发于道光5年(1825年)兴建周田会水楼,建筑风格为三堂两横客家围龙屋,会水楼旺盛时期曾经居住二百多人。

叶成发之孙叶沛林于1884年在会水楼旁边建造一幢规模较小的客家围屋,1896年叶挺就出生于此屋,叶挺参加革命后于1938年被授予国民革命军中将军衔,为革命牺牲后获得共和国政府高度评价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叶挺长子叶正大于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此屋今成叶挺故居,1989年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列为“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周田村名人

叶挺

叶挺(1896~1946),字希夷,号西平。惠阳县秋长镇周田会水楼村人。中国著名的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1896年出生于广东惠阳县。 1911年,15岁的叶挺在惠州府立中等专业学校读书时

叶亚来

叶亚来(1837~1885)叶亚来,原名茂兰,字德来,广东惠阳县秋长镇周田村人。出生于贫苦农家。读过两年私塾,14岁开始替人放牛或打短工为生。清咸丰四年(1854),叶亚来随乡亲出国到盛产锡矿的马来亚

廖似光

廖似光,原名廖娇。1911年出生于周田村,从小被送到叶家做童养媳。16岁时,她的男人死于痢疾,被婆家认为克星,赶回到娘家。1929年在叶文华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廖屋开始成为革命的秘密据点

叶辅平

叶辅平(1902—1939),原名全,惠阳县秋长镇周田村人。叶挺胞弟。清宣统元年(1909)入私塾。民国12年(1923)创建周田农会,自任会长。民国14年(1925)11月任叶挺独立团军需主任。民国

叶钦和

叶钦和(1903—1986),原名志元,别名志鸿,惠阳县秋长周田人。民国14年(1925)参加省港大 ,任汕头 委员会纠察委员会书记、汕头建筑总工会书记。民国15年(1926)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

叶锋

叶锋(1916—— 2014 ),生于广东惠阳淡水圩秋溪乡(即今惠州市惠阳区秋长镇)周田会龙楼村,父母均为马来亚归侨。1933年至1936年,在广雅中学读高中,曾参加广州市大中学校组织的响应北平一二九

叶清华

叶清华(1918—1940),又名叶华。惠阳县秋长镇周田村人。民国7年(1918)6月出生在一个财主家庭。15岁到广州学西药学。民国25年(1936)回乡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民国26年(1937)9月加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