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广东省 > 惠州市 > 惠阳区 > 淡水街道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淡水街道概况

淡水街道,地处惠州淡澳经济走廊核心地带,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古称“依河而生,因渔盐而盛”,是东江流域最繁华的商贸集镇之一。淡水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崇尚文化,涌现出邓承修、邓仲元等名人。淡水的老建筑风貌保存较好,历史街巷商业特色突出,有10处文物保护单位、104处历史建筑,涵盖庙宇、民宅、宗祠、会馆、书院、茶楼等多种建筑类型,文物古迹遗存丰富,历史文化价值较高。

淡水总面积83平方公里,下辖20个社区居委会,8个村委会,常住人口约23万人,是惠阳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和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区各大小道路纵横交错,深汕高速及厦深铁路、惠大高速等贯穿其中,方圆50公里内有厦深铁路惠州南站、惠州机场、深圳机场和惠州港可供使用,海陆空交通非常便利,是“深莞惠”一体化和环大亚湾新区的重要组团。

面对深圳东进战略,惠阳全面对标深圳,实施“双十”战略,淡水抢抓机遇,2017年1-12月GDP完成162.48亿元,增幅8.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1.51亿元,增幅13.8%,固定资产投资(含房地产投资)98.10亿元,增幅1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66亿元,增幅10.5%,工商税收10.36亿元,增幅24.5%,其中国税5.54亿元,增幅81%,地税4.81亿元,下降8.5%,外贸出口33.32亿元,增长23.6%,工业、商业、服务业以及房地产业皆迎来了快速发展。采取PPP模式推进南站片区、石桥片区、洋纳片区、河背东片区等4大片区开发建设,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逐步推动城市建设、管理与深圳对接融合,打造产城人融合的“城市客厅”和城市片区新形象。

近年来,淡水街道先后获评国家教育强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广东省生态乡镇等称号,顺利通过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复审。辖区内有洋纳工业园、行诚工业园等年产超十亿产业园区,有凤凰山公园、阿公顶森林公园等生态景观,文教、卫生、金融、社会保障和治安管理体系配套齐全,是公共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魅力新城。

淡水街道特产

淡水沙梨

淡水沙梨是惠阳历史特产,历史上主要产区分布于淡水街道的象岭、铁门扇、红山、岭湖和永湖镇的麻溪,因淡水镇是沙梨的主要集散地,故而得名。淡水沙梨果肉爽脆多汁,清甜可口,为夏秋应时果品,可制作梨干、梨脯,有

淡水街道名人

欧榘甲

欧榘甲(1870—1911),字云高、云樵,别号云台、伊庵、伊厂、太平洋客、无涯生、海天。归善县(今惠阳)淡水人。康有为门生。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先后任《知识报》、《时务报》笔政,撰文宣扬变法。

徐启明

徐启明(1893—1989),惠阳县淡水镇人。生于广西榴江。广西陆军小学堂第二期、武昌陆军中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步科、陆军大学第十二期毕业。民国6年(1917)起任广西陆军模范营连附,边防营长

郑士良

郑士良(1863~1901)郑士良,原名振华,字安臣,号弼臣,广东归善县(今惠阳市淡水镇)人。清同治十三年(1874),郑在乡塾就读,后进崇雅书院。光绪七年(1881)往广州,就读于德国教会所设礼贤学

高恬波

高恬波(1898~1929.12),乳名棠德,女,广东惠阳淡水镇三角村人。阮啸仙夫人。17岁考入广州妇孺产科学校。1919年参加五四-。1923年,她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被选为“新学生社”常务委员

叶基

叶基(1911—1986),原名叶振基,惠阳县淡水镇洋塘人。出行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民国23年(1934)到香港做工。民国24年(1935)参加地下革命组织“香港抗日救国会”。民国26年(1937)参

郑为信

郑为信(1898—1990),惠阳县淡水人。民国6年(1917)入广州广东省立第一中学。民国9年(1920)入北京新华大学。阅读马列主义著作,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民国11年(1922)入国立北京法政专

曾文

曾文(1920~2000),原名双全,又名毓泉,惠阳淡水义安围人。1938年10月参加香港惠阳青年会第三批回乡救亡工作团,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简称东团)惠阳队分队长。1940年6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