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属金丰里。
民国时设第五区、第三区,又称蛟洋镇、下洋乡、下金乡。
1949年后设第二区(下洋区)、下洋乡、下金乡。
1957年设下洋乡。
公社化时期称下洋人民公社、火箭人民公社。
1984年5月,下洋公社改称下洋乡,辖陈正、东山、北斗、西山、中川、思贤、丹竹、初溪、月流、下洋、富川、觉川、东联、沿江、大瑞、下溪、上川、月霞等18个村委会。
1987年6月,撤乡建镇,将下溪村分为下坪、三联2个村,月霞村分为廖陂、霞村2个村,全镇辖20个村委会。
惭愧祖师(817— 866),俗姓潘,名了拳,唐元和十二年(817年)生于汀州上杭场山羊窠(现永定县下洋镇东洋村),从小就是一个富有宗教色彩的方外奇人。据《福建通志》记载,他初生时,“左手拳曲,有僧
胡焯猷(清雍正乾隆年间人),字瑞铨,号仰堂,下洋镇中川村人。例贡生,通医术。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廷统一台湾后,随即制定了薄赋招垦台湾的政策,“令各府商民有能力者任地开垦”,每甲(合11.31
陈正(1905~1931),原名成都,下洋乡古洋村人。民国11年(1922年)进厦门集美师范读书,不久,在进步师友的影响下,开始参加革命活动。民国12年春回乡度寒假,参与创立下洋进步青年团体“晨钟社”
胡兆祥(1901~1975),原名陶皆,下洋镇中川村人。青少年时代,就读于本村犹兴高等小学和广东大埔中学,以后毕业于上海政法大学。20年代末,曾任福建省东山县和华安县县长,有政声。卸任后赴南洋,深得“
罗榕发(1887~1988),本县罕见的“百岁公”罗榕发,下洋镇东洋村人。幼年随父亲走乡串村打铁,稍长,又飘泊到南洋沙捞越谋生。民国12年(1923年)为侍奉年迈的母亲回到家乡,从此,榕发将南洋历年积
胡子春(1860~1921),一名国廉,下洋镇中川村人。父母早丧,与祖母相依为命。十三岁,随乡人远渡马来亚谋生。先在吡叻当商店学徒,近十年,稍有积蓄,便在督亚冷买了一片矿山经营锡业。由于引进欧洲新技术
胡曰皆(1907~1961),下洋镇中川村人。生于马来亚吡叻州的华都牙也。周岁随父母回乡,8岁父亲去世,家境日益艰难,18岁重返马来亚谋生,先供职于怡保福锡矿公司,后任堂叔胡重益办的复万和锡矿公司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