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福建省 > 泉州市 > 永春县 > 桃城镇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桃城镇概况

永春古称桃源,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请升为州,辖德化、大田二县。背依巍峨大鹏山,面临悠悠桃溪水的县城因此博得桃城的美称,又叫州内。宋至清,先后分属集庆乡迎福里十三都、和风里二十五都、善政乡昭善里十四都、清白里十九都,民康乡鸣琴里二十都。民国时期先后划为桃安乡、合作乡、桃城镇、桃源镇、福阳乡。新中国成立至1958年,先后为第四区、第七区、县直辖乡、城关区、城关镇,部分村曾属东平乡、化龙乡。1958年成立城关人民公社,1971年化龙公社并入。1980年改称城郊公社,划出桃城、环翠并入成立城关镇。1984年城郊公社改称城郊乡。1986年5月,撤消城关镇和城郊乡,成立桃城镇。全镇辖区面积72平方公里,下设17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总人口近6.12万人。现有7条主要街道,即“八二三”东路、环城路、桃源路、衙口街、后路街、北门街、桃城路等。

桃城,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历史上,以其“桂亭织画”、“翘松诗词”和“桃陵书法”一起被誉为永春三绝。自有记载以来,就有兵部尚书、将军、探花、大学士等历史名人,艺术家、实业家、名流人士不计其数。诸如:唐大中十一年(857年)永春第一个进士盛均,南唐后主李煜诏赠太尉、灵州大都督的留从效,淳熙十六年(1189年)端明殿学士、丞相留正,乾隆五十八年钦点探花周自超,1914年为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织中华革命党独立军司令余逢时,1906年举人郑翘松,新中国成立后永春纸织画创作第一人黄永源等。旅居海外的侨胞、港澳台胞达9万多人。新加坡著名侨领陈金声、李尚维,马来西亚著名侨领李延年,画家李家耀,实业家丹斯里拿督陈志远、拿督陈志成,首相署部长拿督章家杰,工商巨子郑文尧、郑棣、郑景新,拿督陈振南,菲律宾著名华人实业家周卿云,香港永春同乡会永远荣誉会长周守仁,台北市永春同乡会顾问王超英,知名将军画家余承尧,当代诗人余光中等都是桃城人。境内名胜古迹甚多,有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的文庙,现存“万世师表”、“生民未有”二块题匾,分别为康熙、雍正御笔亲书。建于唐大中年间的惠明寺,初名临水寺,又名永春小开元。建于唐代的垂云寺,俗称大鹏岩等。最有影响的当数留安塔,为当今永春的标志。相传有位略懂地理的县官,发现县城附近的留安山为“倒背”,故永春百姓贫穷,就在留安山上筑塔,以拯救黎民百姓,塔为石构密檐,素面实心,七层八角。.

桃城镇名人

留正

留正,谥忠宣,南宋永春昭善里留湾(今永春县桃城镇留安村)人,乃五代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六世孙。生于宋高宗建炎三年,卒于宁宗开禧二年,年七十八岁。历孝宗、光宗、宁宗三朝,是名符其实的“三朝元老”。宋史记载

留从效

留从效(906~962年),字元范,昭善里留湾(今桃城镇留安村)人,生于唐哀帝天祐三年(906)。幼年丧父,以孝顺母亲、尊敬兄长名闻乡里。好读书,尤其好读兵书。少年时为泉州衙兵,后升为散员指挥使。后晋

盛均

盛均,字之才,迎福里(今桃城镇桃溪村)人。从小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唐大中十一年(857)考中进士(为永春第一个进士),文学声名震一时,官至昭州刺史。当时有舍人皇甫焕,博学善辩,自认无对手。每遇宴请宾客

陈金声

陈金声,号巨川,祖籍昭善里丰山(今桃城镇丰山村)人,清嘉庆十年(1805)出生于马来亚的马六甲。祖父陈臣留,于乾隆年间到马六甲谋生。初到时,为当地苏丹打杂工。适苏丹夫人患乳痈,当地巫医治疗无效,臣留用

周自超

周自超,原名栢,字子兰,号岚溪,又号伟斋,迎福里前溪(今桃城镇桃溪村)人,生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幼聪颖,博学能诗文,工书法。年青时参加童子试,名列前茅。以勇力过人,遂应考武科,中武举人。乾隆

周公甫

周公甫,桃城镇桃溪村人,生于清宣统元年(1909)。10岁时父亲去世,家贫辍学。12岁,母亲又去世,独自到泉州做杂工。14岁,在乡亲创设的新协兴信局当学徒,晚上除抄录登记信件外,即自学文化,每至深夜。

李尚维

李尚维,乳名淑姜,尚维其字,桃城镇张埔村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生。父祖丰,原在县城经商,后南渡新加坡谋生。尚维幼年丧母,由继母抚育,8岁入私塾读书,聪明颖达。民国5年(1916),在家乡结婚后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