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福建省 > 泉州市 > 泉港区 > 峰尾镇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峰尾镇文化旅游景点

泉州郭氏宗祠

郭厝村隶属峰尾镇,东临湄洲湾,北接福炼生活区,是泉港著名的回族人民居住地,迄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郭氏始祖世居河南光州固始县。时值唐末闽王王审知开发福建,郭斌、郭质兄弟二人避难入闽,初居长乐,至五代后梁迁居仙游。后来,郭斌娶戴氏女,迁居泉州,另分一脉;郭质迁居仙游碧溪旗峰下,娶苏氏女,繁衍生息。至宋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郭质后裔郭霖到泉州惠安荻州(今郭厝)定居立业,成为如今郭厝郭姓回族的始祖。现宗祠中厅一对清代留存下来的石柱镌刻的对联“系起汾阳世代源流由固始,支分荻水故家文献壮莲山”,即言明郭氏渊源。郭霖之母林氏,教子极严,虽然家境贫寒,仍含辛茹苦供儿子求学。郭霖自幼聪敏,能诗善文,丞相极赏识其才,逢铨叙选拔,郭霖被赐为进士出身

泉州东岳庙

东岳庙位于峰尾镇诚峰村。这里北障沙格,南近黄峰,与兴化吉口、湄洲诸岛互为犄角,自古就是一道海防要塞。明洪武廿年(公元1387年),为御倭寇侵扰,筑石构城垣,即峰尾城,城东旧城顶高阜,筑有烟墩烽火台。东岳庙就建在城之南门外旁,坐北朝南,占地668平方米。庙始建于宋嘉定十三年(公元1220年)。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清廷为切断沿海人民与郑成功的水上联络,下旨海滨居民缩界内迁,峰尾庶民避迁仙游赖店,人去庙毁;清康熙廿二年(公元1683年),村民奉诏返乡,迄至清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五月,遂在原基址上重建东岳庙;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法夷侵扰闽台,峰尾诸多商运船舶-困台岛海港,乡人恩谢侯王庇佑“不日旋棹荣归”的“

诚峰东岳庙

诚峰东岳庙位于泉州市泉港区峰尾镇诚锋村,年代为清。简介: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和光绪十四年(1888)重建。坐北朝南,由山门、戏台、两廊、大殿等组成,占地面积668平方米。山门两侧开门,中间筑戏台;戏台中设八角藻井,重檐歇山顶;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抬梁、穿斗式梁架,硬山顶。2013年,诚峰东岳庙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庙周边各外延20米。

郑氏宗祠(峥嵘种德堂)

郑氏宗祠(峥嵘种德堂)位于峰尾镇峥嵘村,年代为明崇祯七年(1634),类别为古建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诚峰刘氏南门祖祠

诚峰刘氏南门祖祠位于峰尾镇城峰村,年代为1786年,类别为古建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卢琦故居

卢琦故居在峰尾镇诚平村卢厝自然村,乃卢琦登科后,为缅怀祖先、荣耀门庭所建。厝址背依圭峰塔,面对大小乳山(又名观音山),南濒大圭澳,北临五里沙滩,始建于元朝至正年间(公元1341-1368年),至今六百余年。它坐东北朝西南,长60米,宽38米,三进七间张,两天井,硬山式屋顶,是一座颇富地方特色的宏伟建筑。故居四周筑有围墙,门前有宽阔埕地,两边有柴房(厨房和贮藏室)各两间;北边有两层绣花楼(卢氏小姐居室)一座;南边有文武馆(书馆)各一座;馆后有小花园,内设凉亭、石桌、石凳、假山等,幽雅别致,景色甚美?春夏之间,绿树成荫,百花争艳,莺飞蝶舞,燕语呢喃,是休闲、读书的好地方。围墙门前铺设石板路,直通大圭海滨并延伸约三华里。据古代传说,这条石

永全社

永全社位于峰尾镇诚峰村城北425号,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义烈庙

义烈庙位于峰尾镇诚峰村城北303号,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莲山宫

莲山宫位于峰尾镇郭厝村丁宫177号,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郭氏家庙

郭氏家庙位于峰尾镇郭厝村祠堂后下乡北46-2,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圭峰塔

圭峰塔位于峰尾镇诚平村后郑南112,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