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福建省 > 漳州市 > 龙文区 > 蓝田街道

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蓝田街道文化旅游景点

云洞岩摩崖刻石

云洞岩摩崖刻石,位于福建省龙文区,类型为石窟寺及石刻,具体地址位于漳州市龙文区蓝田镇鹤鸣山。有五代至清代摩崖题刻共203段(其中五代1段、宋代7段、元代1段、明代125段、清代69段),分别镌刻于鹤室、月峡、仙人迹、石室清隐、云深处、石巢、瑶台、仙梁、风动石、溪山第一、万石庄、渡云桥、霞窝、寒泉、一川风月、得朋等胜景。年代最早者是唐末五代“许碏寻偃月子至此”题刻。宋代朱熹出守漳州,亦留下“溪山第一”、“石室清隐”和五绝诗“霞窝”等题刻。明刻居多,较著名者有丰熙、周瑛、陆完、周宣、蔡文等人题诗或题刻;清乾隆漳州镇总兵马负书题刻有多处。行、草、楷、篆、隶俱全。其中丰熙的书法尤为奇丽,其墨迹多件被选入清代《三希堂帖》。故云岩洞有“闽南碑林

蔡烈墓

蔡烈墓位于龙文区蓝田镇蔡坂村云洞岩南麓,墓坐西北向东南,墓前十余米处有一鹤丘亭。亭中有林达撰文的鹤丘铭碑刻一方,上镌:“鹤峰千仞,龙江数曲,中有一丘,其人如玉。”

湘桥华佗庙

华佗庙位龙文区蓝田镇湘桥村,是福建省惟一供奉三国时期名医华佗的庙宇。据漳州文史资料记载,湘桥村华陀庙始建于明末清初,历经几代重建,保存完好,当地人称华陀为“华元仙祖”,其庙曰“仙祖庙”。庙依湘江畔而建,门口种着几棵古榕,为土木结构,占地近一亩,坐东北朝西南。庙有二进、一天井,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两边有连廓连接前后殿。其“畚”字窗,精雕细刻,巧夺天工,是砖木混用,-为砖,烧制成“龙”纹图案,惟妙惟肖,而内径所用的材料是青石,典雅庄重。主殿正间供奉华陀仙祖,两旁供奉水仙遵王、关帝,左右两间供奉蔡妈、夫人妈。主殿左右墙壁分别书有“忠孝”、“廉节”每字大约两米,用笔苍劲有力,结构严谨,相传是明末抗清英雄、大书法家黄道周所书。

林文穆公里门

林文穆公里门位于龙文区蓝田镇洞口村,林文穆即明崇祯间东阁大学士林釬,文穆是朝廷给的谥号,牌坊为南北坐向,石仿木结构,高4.8米,面阔6.8米,四柱三间冲天式。该坊是林釬的门生所建,立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左次间字板题刻“崇祯壬午岁季冬谷旦,赐进士第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加从二品服俸掌詹事府门生李绍贤”,右次间字板题刻“赐进士第漳州府推官门下晚学生曹广、赐进士第龙溪县知县门下晚学生刘鸿嘉同建”。该坊为目前所发现的漳州唯一仅存的明代里坊,坊为林釬逝世6年后而立。该坊是一座划分地域的界牌坊,牌坊里侧是洞口社,外侧梧店村。

林釬墓

林釬墓在洞口村内。林釬墓为糖砂夯筑,前立双望柱(墓笔),保留明代形制。从墓碑字刻看,是林釬夫妇与母亲陈氏的合葬墓。其后数十步,有一古墓,前立双望柱,据村民说,是林釬父亲之墓,墓碑阳刻“翰林院编修英惠林先生神域”。

蓝田古石楼

蓝田古石楼座落在龙文区蓝田村蓝田社,建于明崇祯年间,系民间为了抵御倭寇而建,以花岗岩条石垒砌,总面积2700平方米,楼高10米,长55.5米,宽48米,墙厚1.5米,有两口水井。1949年后,部分石墙的条石,被挪为集体修水利等用途,仅遗存约4米高。石楼平面呈四方风吹辇型,楼的四个角都留有四座碉楼,平面结构与一江之隔的马洲土楼相同。墙门顶尚存有明崇祯四年(1613)吏部主事陈天定题刻的青石匾额,南门额书“溪山日丽”,西门额书“井里春深”。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