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北京市 > 海淀区 > 温泉地区

北京市海淀区温泉地区文化旅游景点

画眉山

“南有峨眉,北有画眉”,这在温泉一带是流传很广的话,也是常使这一带人感到自豪的话。画眉山 究竟在那里?有人说太舟坞村东的一座小山就是画眉山。也有人说是黑龙潭龙王庙所在的山才是画眉山。其实,史书早有记载:最早的是《明统一志》中说,“宛平县产石,黑色而性不坚,磨之如墨。金时宫人多以画眉,名日眉石,亦称黛石。”《帝京景物略》记载:“画眉山产石墨色浮质而腻理,入金宫曰眉石,亦曰黛石。”由《帝京景物略》卷五可知,画眉山的具体位置,就在海淀区的杨家庄附近。《宸垣识略》中有更明确的记载:“画眉山,由金山口度岭至冷泉村、太舟坞后”,“黑龙潭在画眉山”。   画眉山并不高,山上绿树葱茏,京西著名的黑龙潭和龙王庙就在这里。画眉山上产黑石,质地细腻,称为

黑楼辛庄与玄同道院

温泉村北二里左右就是辛庄村,村子不大,但却十分秀丽典雅。村中东、西、南、北四条道路方方正正。一排排民房整整齐齐。村里村外树木繁茂,郁郁葱葱。村前一条小河,曲曲弯弯。辛庄村正中央原有一座古堡式的建筑,是明代崇祯年间掌印太监高时明兴建的家庙——玄同道院。古堡是用青黑色的石头和砖建成的,当地人都叫它黑楼。所以辛庄村以前就叫黑楼辛庄。这个玄同道院大门为大式起脊两坡水阴阳合瓦门楼一座。园门上横额镶嵌着的一块汉白玉石,上镌“玄同道院”四个大字。宅园占地约十余亩,园中建筑由三部建筑群组成,主体建筑为黑楼,建在园中偏西北处,楼为五间三层,墙体用花岗岩石垒砌。进门正厅中央,有一眼方形砖砌石井,井上覆盖着木制翻板。生人进入,踏到翻板上就会翻入石井中。正

何魁山庄

北京西郊海淀区白家疃村南,有三座峭立峰巅,中峰高,东西两面侧峰低,似直插云端的三柱香,多少年来,人们都称它“三柱香”。在三柱香山下,有一泉水,名叫百家水,泉水向山凹处流至一方池中。何魁山庄就建在三柱香山麓百家水岭的平台上,是京西清代四大庄园之一。   何魁山庄,至今约有一百余年的历史。据白家疃村中故老相传,何姓与霍姓两字不分,原为一家人,霍老爷自幼净身入宫充当小太监,后来擢升为乾清宫总管太监。很受皇帝的宠爱,有势与很有钱。一天,霍太监来到白家疃南山百家水山岭,请来勘舆先生,认为这里群峰高矗,南有三柱香高峰峦作为屏障,东西两山环抱,北有火蜘蛛山下之瓮坑,是一处风水宝地。于是请人购置了山岭土地,修建宅园和庙宇,一直居住在这时颐养天年直到

太舟坞与古莲花

一池古莲花引出一段历史,找到一片古代遗迹。   1984年夏天,太舟坞村北水塘中忽然盛开一池荷花。这里并无人种荷,但满池荷叶密密匝匝,茎粗叶大,粉红色的花朵十分惹人喜爱。一时间,《京西盛开古莲花》的消息成了0性新闻。北京日报、北京晚报都做了相关报导,并配以 照片。到这里参观的人蜂拥而至,络绎不绝。村里为了保护周围的庄稼,不得不拉起绳子卖票。人们忽然想到,这里是个多年的苇塘,前几年想把这里开辟成养渔塘,在扩大坑池面积时多次挖出大量的莲子。还曾挖出过一些花岗岩条石。老人这才回忆起以前的一些传说,这里曾是清代王府花园,还有“要做官,找索三”的民谣。有关专家也来到这里考察,断定这里就是索额图花园别墅的遗址。   索额图是清朝康熙皇帝宠臣,满

黑龙潭龙王庙

从颐和园往西,沿京密引水渠边的温颐公路前行,过了冷泉村,就进入了温泉镇的地界。顺着宽阔的公路,迎面便见一座绿树葱茏的小山,名为画眉山,山顶一座红墙黄瓦、金碧辉煌的庙宇赫然映入眼帘。这就是远近闻名的黑龙潭龙王庙。据《帝京景物略》记载,“黑龙潭在金山口北,依岗有龙王庙,碧殿丹垣,廊前为潭,土人云有黑龙潜其中,故名黑龙潭。”当地人相传黑龙是东海龙王的儿子,有一年它外出归来,发现自己栖身的龙潭被一条白龙霸占,这白龙经常幻化成白衣秀士为非作歹,伤害百姓,富有正义感的黑龙与白龙在半空中展开殊死拼杀,最终将白龙摔死在画眉山上,黑龙得以重返黑龙潭。传说画眉山上一块大石头至今还留有深深的沟槽,被当地父老称为“摔龙石”。   黑龙潭龙王庙坐西朝东,依山

孙岳将军墓

在美丽的温泉显龙山南侧,辛亥滦州革命烈士纪念园之西,有一座庄严、壮观的陵墓,这就是孙岳将军墓。孙岳,字禹行,1878年生于河北高阳,为明末名将孙承宗的后代。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过辛亥革命、反袁世凯运动,是“北京政变”、“五原誓师”等重大历史事件的策划者和领导者,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功名显赫的爱国将军。因其常年征战北京,而公葬于北京温泉显龙山之阳,在墓的东侧为其建纪念馆。孙岳将军墓占地约八十亩,坐北朝南。墓台呈半椭圆形,青石台阶,四周有青石、水泥砌成的基座及围栏。墓原为黄土堆坟,1990年重修时改用水刷石筑成金字塔形。墓前立有墓志铭,由-元老张继撰文,著名书法家沈尹默书写。墓台前是一片三百余株松柏树组成的树林,郁郁葱葱,成行成列,如

京西最大的摩崖石刻

温泉村边的显龙山最高处上,有一块巨大的黑灰色石壁,上面刻写着“水流云在”四个大字,这就是著名的京西最大的摩崖石刻。“水流云在”每个字有4 平方米大, 巍巍壮观,气势磅礴。下面有题注为:“英敛之偕内子淑仲小儿,千里游此,偶取杜句寄意,时宣统退位之次年正月也”。题注字每个字也有0.3平方米有余,总面积约30平方米,此石为大青石,石质坚硬抗风化,历经九十多年风风雨雨,刻字仍清晰可见。   这处被誉为北京地区最大的摩崖石刻由英敛之手书。英敛之,名华,号安蹇,晚号万松野人,北京正红旗籍。英敛之是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也是一位诚实爱国的天主教领袖。1902年在天津创办《大公报》,1912年辞职,隐居京西香山,创立辅仁社,后与马

曹雪芹故居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白家疃村西小石桥附近不断有城里的专家学者来访。有时三五人,有时十几人。这些人在这里东张西望,又是照像,又是度量,还有人直接找村里的老人聊天。原来,他们都是我国研究《红楼梦》的专家,来此处寻访曹雪芹晚年生活过的地方。我国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吴恩裕等人都多次来此考察。吴恩裕先生在《曹雪芹丛考》一书中描写过在此考察的情况。他还记得当年采访过的白家疃张德顺、刘兰、王荣等人的情况。经多方考证,证明白家疃村西小石桥附近就曾是曹雪芹的故居所在地。曹雪芹,名霑,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是《红楼梦》的作者。祖籍辽宁辽阳(一说河北丰润),祖先原为汉人,其祖父曾任大清江宁织造府织造一职,有权有势,和康熙皇帝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是

太舟坞都市菜园

太舟坞村种植蔬菜有30多年历史,是区农委重点扶持菜篮子工程项目,现已发展成占地377亩,拥有日光温室80栋的观光旅游农业基地,主要种植温室水果和各种蔬菜。该园区所产农产品,均做了无公害认证,达到了无公害标准。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