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天宝元年(550),废临涣郡,置临涣县;元至元二年(1265),临涣县废,降为乡,名涣阳乡;明属凤阳府,名为临阳乡;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改为临涣分州,宣统三年(1911)临涣分州改为临涣镇;1950年7月,设濉溪县为第七区;1955年12月,临涣区辖城西、石集、祁庙、夹河、韩村、临南、海孜和临北8个乡及临涣镇;1958年8月,临涣镇和城西、临南乡并为临涣乡。
同年9月,以临涣乡为基础,建立临涣人民公社,撤销临涣区;1961年年底,恢复区建制,设有临涣区;1969年3月,第二次撤区,设临涣人民公社;1980年12月,重新设区,设临涣区,辖临涣等7个公社;1992年3月撤临涣区,临涣乡、高皇乡、沈圩乡、湖沟乡合并为临涣镇;2000年为副县级镇;2006年3月祁集镇(骑路、沈桥、丁楼、陈口、王沃、祁庄、海孜、韩庄、陈圩、常庄、牛庄、四里、谢湖、大孙家、王楼、大高、柴洼、刘油坊19个村)并入临涣镇。
久负盛名的临涣酱培包瓜,系传统名菜,有百余年历史。临涣包瓜在清光绪初年、由南京人潘孝武父子来临涣集开设“园昌斋”酱园店制成的一种酱菜。它以香、脆、嫩以及酱味浓郁等独特风味而闻名。清末有诗人题诗赞日:“
临涣培乳肉以其香浓、味纯、滋补等特点而深受人们的青睐。比起红烧肉,培乳肉吃起来肥嫩不腻,含化在嘴里回味无穷;比起精肉块,培乳肉吃起来更有软嫩感,尤其是它特有的乳香味,香气四溢,叫人垂涎欲滴。培乳肉色泽
临涣酱菜中包瓜和培腐乳名声最大,为临涣酱菜的龙头产品。与口子酒并称为濉溪两大传统产品的临涣酱培包瓜,有150余年的历史。酱培包瓜又称菜中菜,外壳是圆、嫩、鲜、脆的酱培包瓜,内瓤为“倾馅十样锦,颜色有五
临涣培腐乳是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的特产。濉溪临涣培腐乳呈棕褐色,皮肉鲜嫩,质地幼细,酱香味浓郁,咸酸味适度,晶莹酥软,软而不腻具有培乳应有的独特味道。临涣的酱品生产最具传统和地方特色,其中与包瓜齐
“临涣烧饼”是一种没有淡旺季之分、大众化的传统食品。关于临涣烧饼的来历,还有一个美好的传说。一个温柔善良的村姑,嫁入铚城集市上的一户手艺人家。按照当时的封建礼俗,女子是不能上桌用餐的,所以村姑常常是一
淮北临涣羊肉,是北方著名的羊肉传统食品,在广大消费者中有很强的知名度。早在明清时期,临涣人就以杀羊、开羊肉馆、吃羊肉而闻名远乡近邻。到了民国年间,临涣人的羊肉生意日益兴隆。 现在,在临涣镇子上布满了大
临涣五香大头菜是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的特产。濉溪临涣五香大头菜,呈黑色发亮,内外一样,久贮不变质,香入其内,时长味高,四季食用皆宜。五香大头菜的原料系用当地人称作腊疙瘩(苤蓝)的蔬菜。鲜腊疙瘩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