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埇桥区 > 曹村镇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曹村镇文化旅游景点

闵子骞祠及墓

闵子骞祠及墓座落在曹村镇闵祠村。三面环山,泉水涌流,环境幽雅。紧傍206国道,交通便利。是我市重点名胜古迹之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闵子名损,字子骞,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名列七十二贤之首,德与颜渊齐名。闵子以孝名天下,孔子赞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间”。宋朝皇帝褒闵子为“畿圣”,历代皇帝赐匾封公,文人墨客赋诗题记,其懿行美德千古传为佳话。闵子墓座北朝南,高6米,直径40米,近旁有两座中形墓,传说为闵子迁的两个弟弟,墓高2米,直径24米,总占地约6400平方米,墓地松柏藏密,“闵墓松风”素为宿州八景之一。闵祠始建于宋,现存殿宇14间,祠内存有古柏和千年银杏。祠外有两座碑亭,祠东公路旁还有牌坊一座,-“先贤闵子故里

小山口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小山口遗址,位于宿州市埇桥区曹村镇小山口村北1公里处,西部紧邻萧县,北部邻江苏省铜山县,东部靠京沪铁路。遗址地势平坦,面积约3万平方米。其西侧有一条河,叫倒流河,东部山峦逶迤,依山傍水的自然环境,为先民们的繁衍生息提供了优越条件。小山口遗址,包含新石器早中晚三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对于进一步研究淮北地区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特别是淮北地区新石器早期文化的面貌和性质,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填补了宿州市新石器早期文化的空白。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碳十四测定,遗址的地层堆积包括了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小山口文化,分别为公元前6077一前5700年和公元前5858一前5650年,距今约8000年,是已确定

古台寺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古台寺遗址位于維桥区曹村镇幺庄村南约200米农田中,与小山口遗址相距10千米。该遗址南部有一个高出地面约10米的夯土台,据说,土台上曾有寺庙建筑,故称“古台寺”。古台寺遗址比现地面稍高,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200米,总面积约有6万余平方米。遗址于1982年发现。1990年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徽队对该遗址再次调查,并于1991年对该遗址进行了试掘。古台寺遗址堆积除耕土层外,包括汉代堆积、大汶口文化堆积和早期新石器时代文化堆积。遗址地表散落有大量陶片及少量石器,多灰陶、少红陶,器形有鼎、罐、豆等,多绳纹、弦纹。发掘出土大量骨角器、石器和陶器。古台寺遗址的发掘,发现了皖北早期新石器文化与大汶口文化先后的地层

前岗孜古井

前岗孜古井位于埇桥区曹村镇秦山行政村前岗孜自然村,年代为明末清初,类别为古建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夏庄青瓷窑址

夏庄青瓷窑址位于曹村镇曹村乡夏庄,年代为隋唐。类别为古窑址。为文物保护单位。

杨堡四眼井

杨堡四眼井位于埇桥区曹村镇小山口行政村杨堡自然村中部,年代为清末,类别为古建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树驮桥

树驮桥位于埇桥区曹村镇三环行政村三环自然村西南望州河上,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建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秦山寺

秦山寺位于埇桥区曹村镇秦山村,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建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河北遗址

河北遗址位于埇桥区曹村镇南河北村北坷垃山南坡农田中,年代为唐代中晚期,类别为古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何庄遗址

何庄遗址位于埇桥区曹村镇马湾行政村何庄自然村西及北部农田中,年代为汉,类别为古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前寺后遗址

前寺后遗址位于埇桥区曹村镇寺后村前寺后自然村东农田中,年代为汉,类别为古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山口遗址

大山口遗址位于埇桥区曹村镇小山口行政村大山口自然村西北齐山南坡台地,年代为新石器-汉,类别为古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杨堡遗址

杨堡遗址位于埇桥区曹村镇小山口行政村,年代为新石器时期,为宿州市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夏庄青瓷遗址

夏庄青瓷遗址位于宿州市埇桥区曹村镇曹村行政村夏庄西南轮窑厂,年代为隋唐,为宿州市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闵子骞墓

闵子骞墓位于济南市历城区山大路街道。年代为宋。2013年,闵子骞墓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