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村镇地处国家第一个生态经济示范区—池州市贵池区南部,被省科技厅授予“安徽省高效与持续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区”称号,东与九华山相望,南与石台县接壤,距市区40公里。四周高山环绕,内部状如盆地,龙须河、肖坑河贯穿全境,素有“深山聚宝盆”美誉。全镇辖11个行政村,87个村民组,2926户,10811人(其中农业人口10709人);总面积157.6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13285公顷,耕地面积645.5公顷,是一个“外挹九华之秀,内负平原之美”的山区镇。如今现代乡村集镇建设已初具规模,集金融、商贸、文化、住宅为一体,突出生态主题,柏油路直通镇政府,组组有公路相通,有线电视、电话及数字通讯网络覆盖全镇。
梅村镇原名崇义乡,乡民以王、梅、桂、谷四姓为主,后因明清年间梅姓0了一位清廉耿直的文官梅侍郎,朝野称颂,乡人崇敬,遂以其故居命名地理而沿用至今。本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4℃,无霜期227天,年平均日照1967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550毫升,具有优越的区域小气候条件;地貌特征以中低山为主,兼有桂村和黄田两个广阔、坦荡的田畈,地势由南向北倾斜,高程在海拔60——1200米之间;受成土母质、海拔高低、水份、热量与植被的影响,本镇发育了红壤、黄棕壤、潮土、草甸土、紫色土、石灰土、水稻土等七个土类,为多种植物生长提供了各不相同的生长条件;山地植被以松、杉、青枫栎、乌冈栎等自然针、阔叶林为主,局部种植果、茶、竹、桑等经济林木,森林覆盖率为58.5%,是贵池区主要林产区,盛产竹木、板栗、茶叶、杜仲、黄莲等林产品,以及桃、李、杏、柿、杨梅、梨等鲜果,同时还拥有种类繁多的森林蔬菜,俗称“天然山野菜”,开发加工的竹笋、蕨菜、百合、香椿、马兰、珍珠菜、石耳、香菇等品种,被誉为“-珍品”、“山珍野味”和“绿色食品”。野生动物资源也异常丰富,多属国家、省级保护动物,是一个天然的大公园。.
霄坑绿茶产自全国绿化千家村、省百佳生态村的梅村镇霄坑村。长达25公里的霄坑大峡谷,层峦叠嶂、飞瀑流泉,茂林修竹、鸟语花香。生态茶园分布在峡谷内平均海拔700米以上的原始森林、竹海之中,这里日照短,土层
必胜板栗产自梅村镇必胜村北冲组,古称“北冲王”板栗,在宋仁宗年间作为池州贡品而名扬天下。其栗外形丰满匀称,色泽浑厚光亮,肉质脆嫩甘甜,口感醇正柔和,是历代的贡品。如今,树龄百年以上的古栗树尚存二千余株
梅村豆腐干产自贵池区梅村镇,其用水洁净,取霄坑大峡谷的天然山泉水;其用料纯粹,不添加任何辅料;其工艺独特,保持石膏点卤的传统加工方法,因此味道“纯、淳、香、鲜”,与众不同。目前,“梅村香干煲”已成为池
紧依佛教圣地九华山的贵池区梅村镇,生态自然条件优越,野生植物资源丰富,盛产珍珠菜、蕨菜、竹笋、百合、香椿、马兰、石耳、香菇等多种山野菜和名优特产品。吉亮山野菜(“洁野”牌)以当地天然野生食用植物为原料